西藏青年报青春 “青言青语”润青心  思想引领铸青魂 “绿”动青春  种下希望 从樟木到玉麦: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樟木到玉麦: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 本报记者 邢梦雨

“姐姐,姐姐,这朵心形的小花送给你”。在隆子县玉麦乡小学操场,由聂拉木县樟木镇团委书记朱玲淑发起的“心系西藏·大爱浙江”爱心公益活动正在开展,活动中二年级的女孩次旺曲吉拉起朱玲淑的手,把自己“百宝囊”里的小花放在她的手中。

连日来,由朱玲淑发起的“心系西藏·大爱浙江”爱心公益活动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张艳青和来自浙江温州的心理专家团队跨越5000多公里,历时十余天走进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各乡镇、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小学、隆子县隆子镇小学为当地师生、干部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并为隆子县玉麦乡小学捐赠价值15万余元的“心晴驿站”智慧心理服务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构筑当地青少年关爱服务网络。

“小翎,小翎,我考试考砸了怎么办?”“小翎,小翎,多多不和我玩了怎么办?”活动现场,“心晴驿站”心理咨询机器人“小翎”成了学校里的新晋“网红”,不少学生前来找她吐露心声。朱玲淑介绍,“心晴驿站”智慧心理服务平台嵌入了AI心理教育、AI心理评估、AI心理训练、AI心理咨询四大核心功能系统,收录了近30个主题的心理问答场景,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为未来进入社会、为国家作贡献的必要前提。近年来,西藏各级团组织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中高考减压进校园活动、反对校园霸凌等多项专题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调节情绪,减压赋能,以良好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作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者朱玲淑尤为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不强,遇到挫折时容易过分偏激,也会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推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青少年工作者和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朱玲淑说。

活动当日,朱玲淑联合温州康宁医院医疗团队,在隆子县隆子镇小学组织开展心理服务义诊活动,为全校师生免费提供心理健康筛查、评估检测、个人心理咨询一对一辅导、心理健康宣传课程等现场心理服务项目,并对紧急心理危机事件进行了适时干预。“听了今天的心理辅导课,我知道了原来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还知道了疏解心理问题的方法,今后遇到心理问题我会勇敢面对,好好学习。”隆子镇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索朗赤列说。

2017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90后温州姑娘朱玲淑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进藏工作,从浙江沿海之滨来到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工作中,朱玲淑主动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特长积极对接当地困难家庭开展帮扶,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温州好人”等荣誉。

入职以来,朱玲淑一直关心关注西藏公益事业和儿童健康成长。2020年7月,朱玲淑牵头在聂拉木镇小学开展“心系西藏·大爱浙江”爱心物资捐赠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学生、困难群众发放爱心物资近5吨,总价值约40万元,受惠学生达1000余人。

“隆子县属于边境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玉麦乡更是放牧守边‘爱国乡’,用心用情呵护边境儿童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将来为国家的强边固边做贡献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采访中,提及来到隆子县玉麦开展爱心公益行的初衷,朱玲淑说,“每次活动中我都能感受到当地学生和群众发自内心的热情,我觉得自己和青少年、和群众的心靠得更近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