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青春 双胞胎兄弟的雪域青春梦 张运奇:四度援藏,选择这份职业不后悔 基层干部黄庆欢:在心贴心沟通中巩固民族团结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胞胎兄弟的雪域青春梦

□ 作者 斗山得

27岁的何凯龙、何对龙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自小出生在甘肃会宁的大山深处,地处黄土高原,从小在艰苦朴素的农村长大,从而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哥哥何凯龙从小就有一个报国从军梦,弟弟何对龙自打在电视上听了韩红的那首《天路》后,便对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沿线环境最艰苦的青藏铁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哥哥何凯龙毅然决然选择到艰苦的西藏日喀则市边境服役。弟弟何对龙从学校毕业后,先是去了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锻炼,在这期间虽然每天干的都是苦活累活,但他没有一点抱怨,每天都是精神抖擞,跟着施工队,在广州、宁波、杭州的地铁隧道里穿梭,安装信号机、转辙机、信标、抬电源柜……加之南方天气湿热,几乎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虽然忙碌,但他心中的梦想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到青藏铁路工作。

在2020年的青藏铁路社会招考中,弟弟何对龙通过笔试、面试最终成功上岸,顺利加入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这个大家庭中,此后通过努力学习先后考取客运员、售票员中级岗位,目前在拉萨车务段日喀则站售票员岗位工作。

在两年的军旅摸爬滚打中,哥哥何凯龙为了让自己的体能更加优异,总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别人跑三公里,他就要跑六公里,别人拉二十个单杆,他就要咬牙拉够四十个,直至手都磨出血泡破了才肯罢休。在服役期间他多次参加重要任务。在一次重要任务中,由于地处高海拔,气候变幻无常,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雪,尽管人冻的都在发抖,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丝毫不敢懈怠,就这样训练了六十多天,在这六十多天里,他没有和家人有过丝毫联系,坚决完成了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2018年,晋升为士官,获得“优秀士官荣誉勋章”,“卫国戍边铜制纪念奖章”,三次获得“优秀义务兵荣誉勋章”。

两兄弟离家都比较远,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的时候,嘴里一直念叨着俩孙子,但最终也没能见上他们最后一面,这也成了兄弟俩的遗憾。2022年,同在西藏的兄弟俩相隔三年终于见了第一面,相拥而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今年是弟弟何对龙进入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的第三年,工作以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日常服务中,耐心、细心地给每位旅客讲解出行方案。有一次,一位成都的阿姨因为买不到返回成都的票而焦急,见到这种情况,弟弟何对龙利用所学的客运知识,帮其购买较为便捷的转程票,花费时间短还经济实惠,阿姨高兴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平时何对龙是一位热爱生活,热心肠的好青年,在得知同事因家中老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不能来上班时,还在休假期间的他坐车从老家甘肃赶往单位,主动帮替同事承担工作。车站有什么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前抢着干,当有人喊累时,他总说:“这点苦算什么啊,老一辈人吃的苦那才叫多呢。”

责任在肩以梦为马,风雨兼程不负韶华。这一对双胞胎兄弟终于圆了他们的雪域青春梦。哥哥何凯龙像绚丽多彩的云朵,飘扬在雪域高原的苍穹上,用青春、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军人对祖国的挚爱、担当和忠诚,为守卫祖国边疆无私奉献。弟弟何对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将高原铁路人敢于拼搏奉献的精神在雪域高原发扬光大,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青藏高原千里铁道线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