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是引领者和掌舵者,青年是先锋者和主力军,教育是主战线、高校是主阵地、思政课是主渠道。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更加自觉主动地走进青年学生、关爱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把西藏青年学生团结在党旗下,汇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
做好西藏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增强西藏青年学生的志气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信仰则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古往今来,青年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总是紧密相连的。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再到夏明翰“只要主义真”,至雷锋“为人民服务”,不负历史、不负人民者,历史和人民亦不负之。成才必先立志、立志必当高远,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应以民族和国家责任为重,立强国志、怀强国情、践强国行。
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有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定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保持定力、毅力和恒力,时刻做到“拨开云雾见明月,乱云飞渡仍从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学生中去,同青年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倾听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并释疑解惑、正确教育,让青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一诺初心、两袖清风,立足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不断加强对西藏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传播给学生,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并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看清趋势、把握真理、明辨是非、甄别良莠,在心底种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尽到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责任,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忠于祖国和人民、反对民族分裂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在厚植家国情怀、实干兴邦中,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建设,实现青春价值、绽放青春光彩。
做好青年学生的热心人,增强西藏青年学生的骨气
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在其成长成才成人的道路上,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教育为学生价值观形成播下传统文化基因的种子;学校是苗圃、是花园,教师是园丁,是这些“希望之花”价值观的守护者和培塑者;社会是天然户外地,也是检验所,是学生价值观后天发育以至成熟定型的关键平台。
高校是一个小社会,也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相长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亦师亦友的纯朴友谊。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学生朝夕生活的家园,老师是他们朝夕相伴的师长,一定意义上还是他们的父母之爱的寄托。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位学生,用心用情呵护浇灌“希望之花”,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其职业成长的内在素养要求。在师生相携相长、彼此成就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知识涵养人、情感温暖人、素质培育人、人格熏陶人,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和热心人,力所能及地在学习、生活、情感、深造、择业等方面给学生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要通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引导西藏青年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要持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骨气和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信心和毅力,不断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生动实践中续写青春华章。
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增强西藏青年学生的底气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结底是每个民族的梦、每个人的梦,在成就梦想的道路上,高校思政课老师是青年学生实现梦想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先进的自然科学发达,这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外在动力,也离不开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这是民族伟大复兴不偏不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同样的道理,凡有成就之人,当有一技之长以自立自强,必有人文魅力以自尊自信。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时代使命,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谋生的本领,而且要增强学生安身立命的做中国人的底气。这种立身立命的底气,是青年学生以德为先、德艺双馨的品格升华,是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担当使命的内在统一和本质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西藏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掌握西藏区情区貌,懂得人民身心疾苦和急难愁盼,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锤炼政治品格、刻苦钻研专业、提升服务本领,努力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本领、有奉献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努力成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努力成为勇毅前行、忠恕任事、服务人民,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下得去、干得好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努力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五个模范”要求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努力成为王君正书记在“五四青年节”重要讲话中所希冀的有信仰、有理想、有能力、有道德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努力成为推动西藏“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百年恰是风华茂,民族复兴正当时。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制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为广大青年挥洒青春、奋斗青春、成就青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行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时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姿态做好“功成必定有我”本职,不断展现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青年应有风貌,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青春实践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既是当代西藏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也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西藏农牧学院李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