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人物 余立:逐梦高原  电“亮”奋斗路 涂少彬:用心坚守 用爱浇灌 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拉萨举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涂少彬:用心坚守 用爱浇灌

□ 作者 张崤睛 王浩仰

主持并结项3项省部级课题、两项中央高校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探求均衡之治:基于公民主体性与儒家文化的论述》法学著作……累累硕果背后,是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涂少彬的不懈努力。

作为教师,涂少彬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探索法理学教学的创新之路;作为援藏干部,他学习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播法治理念,服务社会。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想通过援藏工作了解国家治理边疆的经验,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提供支持。”2021年,得知有一个援藏的机会,涂少彬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挂职干部。

在高原工作是艰难的。在2022年抗疫期间,涂少彬在单位值守20多天,解封回到住所时,由于血糖低、体内氧气严重不足,他险些晕倒。

虽然困难重重,但回顾在西藏的岁月,涂少彬表示,“我增长了见识,看到了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西藏。”同时,与西藏干部、援藏干部、西藏学者的深入交流,更坚定了涂少彬躬耕教坛的决心。

法学是实践之学。在西藏挂职期间,涂少彬将法学与当地实际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2022年,他跟随自治区民委党组书记赴昌都、林芝两市调研近一月,写成两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向国家民委提交两篇人权问题咨政报告,完成中宣部人权研究课题一项,主笔国家民委委托自治区民委课题一项,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对学生的爱是本能,更是责任,涂少彬十分关注西藏的教育情况。看到不少孩子需要步行很远才能上学,他想到了那些在内地上学的边疆学生。“每一位边疆学生的求学之路都十分不易,应该倾心培养他们。”涂少彬表示,在西藏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为其教学科研提供了有益滋养。

回到学校,涂少彬致力于创新授课方式。他所讲授的法理学、人权法学传统理论艰深,初次接触的学生很难理解。“我一直试图寻找更好的方法去讲解法理学。”涂少彬说,他创新性地将法理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结合起来,“在讲解法治就是要降低人们幸福生活的交易成本时,我用情侣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论证,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涂老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到教学情境和实际情境贯通,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子涵说。除了通过多视角帮助学生理解法学理论问题,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和研究思路,涂少彬还将法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

对于法科学生来说,司法考试过关是迈入法律行业的基本门槛。但涂少彬向学生强调,一定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弦歌不辍,正是涂少彬一直秉持的教学信念。

在中南民族大学每学期的评教工作中,涂少彬的综合得分都位居前列。他教授的法理学课程最受学生欢迎,在学生评教中排名全院第二。

“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福。”涂少彬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