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教育 孩子游戏成瘾,“解药”在哪里? 对“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的初步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的初步学习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处二级调研员 和靖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进一步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明了科学方法。

为深入学习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有必要从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哲学内涵和政党属性等方面简要梳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理论来源和现实要求。

一、溯源人文脉络:“实事求是”传统的历史演变

“实事求是”,典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本义指文献搜集整理的治学方法是基于事实。唐代学者将“实事求是”训释为“求真务实”,即以经典文本和事实材料来探索思想精义。清代乾嘉学派以“实事求是”为学术宗旨,并和近代科学联系起来。曾国藩重新阐释“实事求是”思想,将其放置于中华文脉来理解,把汉学和宋学精华凝结为“即物求道”“格物致知”。此后,左宗棠、郭嵩焘、曾纪泽等将“实事求是”思想与现代科学思想结合起来,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清末民初,“实事求是”成为一种理论纲领。学术界、教育界常把近代科学技术称之为“实事求是之学”,许多现代学校将“实事求是”立为宗旨。即物求道、即物穷理、格物致知、格物穷理,与“实事求是”思想意义融通一致,现代科学精神与传统“实事求是”思想得以统合。

二、探索科学实践:现代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实事求是

中国传统“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即物穷理到科学精神的升华。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基本概括为: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创造和探索的精神、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平权和团队的精神、奉献和人文的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理性与实证性,科学精神的活力是探索与创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方可称之为科学精神。

三、寻根哲学意义:实事求是实践哲学的三重意蕴

第一,“实事求是”的中国传统哲学意义。如前所述,“实事求是”观念产生于汉代经学兴起的学术背景。具体而言,所谓“实事”就是“务得实事”,即以先秦古文经记载的“实事”为依据;所谓“求是”就是“每求真是”。

“实事求是”不仅仅是考据方法,这一方法背后还体现出中国哲学的特点。这一命题以具有实践意义的“实事”为出发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重视生活实践的哲学特色。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往往将“事”理解为“物”。如《大学》的“格物”,所谓“物”往往被看作是“事”。

朱熹在《大学章句》注“格物”:“格,至也。物,犹事也。”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解释“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可见,尽管朱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不同,但是都将《大学》格物之“物”解释为“事”。应该说,中国哲学家之所以重视哲学意义的“事”,恰恰体现出中国哲学重视实践的思想特点,故而有主客合一的思维方式特征。

第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提纲》第11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说法。

第三,“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1910年,毛泽东就读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该校提倡实事求是之学。1913年,毛泽东在读书时的《讲堂录》中,摘录了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写下“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等感悟。1917年,毛泽东寄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匾额自然影响了青年毛泽东。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实事求是方法论的种子。

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3年,毛泽东同志亲书“实事求是”,将其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以后,“实事求是”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思想路线,引导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重大胜利。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从“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邓小平同志继续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十几亿中国人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而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重新诠释,其实是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哲学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立足党性核心:“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敢不敢、能不能实事求是,是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重要体现。“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

“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明确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予以重申,强调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深刻分析一些干部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源,指出:“那些见风使舵、处事圆滑的人,那些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人,那些花拳绣腿、不干实事的人,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都有私心杂念在作祟。”总书记还从正反两方面深刻阐明,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这对党和人民事业有益,对个人健康成长也有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