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读书 “我用一生爱中国” “剪花娘子”库淑兰为何值得被讲述 杨成晨:支教让我的人生多了一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成晨:支教让我的人生多了一年

□ 本报记者 邢梦雨 汪旭梅

“只要想念在,那就不算离开”。支教一年期满,重返校园,2022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杨成晨回想起自己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中学的支教时光,仍有千万分不舍涌上心头。

以青春为帜,见壮美西藏

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总渴望追寻壮丽的景色,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未知世界。2022年,重庆大学研支团新增西藏作为服务地,杨成晨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参加。谈及为何要来西藏做志愿者,杨成晨脱口而出:“那很简单,西藏作为祖国的高原明珠,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独有的特色食物和无数令人陶醉的景点,是我一直向往的目的地。”

去年的7月26日,杨成晨和四十余位重庆赴藏的小伙伴,一起坐上Z223次列车,从山城重庆出发,经过青海湖,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踏上“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的进藏之旅。“以青春的翅膀,飞翔在西藏的大地上。感受壮丽的自然风光,融入深厚的文化氛围,品味独特的美食,探索那些梦幻般的景点。”进藏的火车上,杨成晨和同伴的话语里满满都是豪情。

首次踏上雪域高原土地,杨成晨心情异常兴奋:“以前只是从书本上、图片中、影视剧里看到过一些信息,或者和朋友交流中听到过一些美好的传说、故事而已。而今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它的壮丽与神秘,对眼球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都难以言表。我觉得西藏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到来,我也相信我将在西藏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

杨成晨此前的服务地西藏芒康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平均海拔4300多米,围绕在服务单位芒康县中学周围的是一望无际的群山、原野和蓝天。“芒康,让我这个毫无摄影经验的‘小白’,也能随手拍出好看的大片。因为无论是上班下班,还是偶尔往窗外望去,见到的都是美丽的蓝天白云、日照金山,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雪后银装素裹的群山和校园。”谈及服务地的景色,杨成晨如是说。

与学生同进步 和梦想共成长

在支教的这段时间里,杨成晨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杨成晨说,学生们都十分信任他,总是会课上课下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所以他也会尽自己的全力去教学,尽心培训好每一个学生。

一年的支教时间,杨成晨慢慢从紧张青涩到自信从容,与学生们一同成长。期间,他先后担任学校七年级 9、10、12、13、14 班英语教师,七年级 13 班(春季学期调整为10 班)班主任,累计达500余个课时。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研支团志愿者,杨成晨也十分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他清晰认识到农牧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加之隔代教育、家庭不稳定等因素,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巨大影响。杨成晨说,来支教之前他就定好了一个目标:点燃孩子的心,让孩子们做自己的火炬,散发他们的光与热。

2023年3月,杨成晨作为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受邀参加上游新闻“奋进中国的青春力量!连麦乡村支教00后”直播活动,讲述在藏支教生活,直播中杨成晨分享道:“每次课上看到孩子们跟着我咿咿呀呀地唱着歌,积极地举手、自信地展示自己,我都能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成就感。”

在西藏支教的一年中,杨成晨对国家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和举措深有感触。他所在的支教地——西藏芒康县中学,95%以上的学生都享受国家“三包”政策,免费的住宿及三餐,定期发放的牛奶、水果,这些都成为了藏区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物质保障,让孩子们拥有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国家给了西部教育很多优惠政策,我们青年人更要怀抱梦想,积极投身西部,主动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脚踏实地,做好手中事,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杨成晨说。

观“外面的世界” 窥内心的图景

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与西藏的孩子有着一定相同经历的重庆大学研支团成员深知“外面的世界”带给每个人的成长。2023年6月,杨成晨和支教团成员在芒康县中学先后开展了5场“外面的世界”主题宣讲,以亲身经历为孩子们讲述“什么是外面的世界”以及“为什么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如果你能去到外面的世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或者最想得到的一样东西是什么?”课堂上,杨成晨用一个个问题、一张张图片和一段段视频带领芒康县中学的学生们走进大学校园,来到图书馆和自习室,然后又走出大学校园,来到北京、成都、长沙、厦门等城市,对比多个城市的自然环境、风俗、礼节,为学生们打消顾虑、树立信心,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外面的世界”,开拓视野,拓展思维,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对于芒康县中学的孩子们来说,芒康之外、西藏之外就是他们那片“外面的世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向往着、憧憬着。

杨成晨和学生们的“外面的世界”课程结束后,学生们一一在明信片上写下并上台分享自己想对“外面的世界”的哥哥姐姐说的话和自己到“外面的世界”想做的事。收到孩子们写下的对“外面的世界”的真心话后,一些哥哥姐姐们为他们写来了回信,回答他们的种种疑问。杨成晨说:“我希望用这种有形的方式,让孩子们与‘外面的世界’的连接永久地保存下来,希望他们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去翻看仍然觉得那些美好瞬间会涌上心头、历历在目”。

而对于杨成晨来说,属于他的那片“外面的世界”就在西藏,就在做好每一件事带来的踏实感和幸福感之中。“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杨成晨说,他将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教学经历,在实践中学知识、增本领、长才干,继续探索属于他的“外面的世界”。

在芒康,杨成晨带领着学生们做手工工艺品、玩趣味游戏、学唱红色歌曲,自学藏文、藏话,深入了解藏族文化,和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支教的日子开始倒数,杨成晨发现芒康县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他难以割舍,但最难割舍的还是他的学生们。

杨成晨说:“多希望能带孩子们久一点,看着他们像金黄的麦穗一样,茁壮成长收获满满。是他们让我的人生多了整整一年,这份意外收获是我在雪域高原上最珍贵的记忆,我将把它永远珍藏于内心深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