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捐赠的崭新办公桌椅上,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正执笔学习。这是,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七彩课堂”中的一幕场景。
通门乡第十二批驻仲村工作队近期积极联系派驻单位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发挥派驻单位职能优势,整合协调工作力量,充分发挥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服务作用,开展“爱在身边 青伴成长”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七彩课堂 情暖童心
暑期,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联合通门乡第十二批驻仲村工作队以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开展“七彩课堂”课,仲村5名返乡大学生在为期20天的暑期假日中,轮流为村里中小学生提供专业周到的课业辅导服务。
仲村的返乡大学生格桑塔杰为一年级的学生教授汉语拼音和藏文字母。经过一天的讲解教授,当同学们正确地默写出知识点,他向学生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和大家伙共同鼓掌,勉励学生再接再厉。
“我希望通过‘七彩课堂’志愿服务,让村里的小朋友们巩固好基础知识,同时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格桑塔杰说。
魅力课堂 培养兴趣
为促进村内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学知识、开眼界、长本领,体验不一样的假期生活,驻村工作队结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七彩课堂”辅导之外,还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课程。辅导内容涵盖绘画、体育、音乐、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工折纸、课外阅读等各类兴趣课程,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培养新兴趣、学习新技能,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实践课程中,找寻自身闪光点。
“这次暑假,我学会了折纸飞机、折小星星,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给班上的其他同学展示啦!”儿童旦增尼玛说。
“通过兴趣课程,我了解到了我们国家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新疆维吾尔族小哥哥小姐姐那个妞脖子的舞蹈我也学会啦!”仲村儿童拉巴骄傲地边说边向大家展示着新疆舞姿。
自护课堂 保障安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孩子们撑起法治之伞,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为进一步增强村内儿童的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切实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驻村工作队安排了防溺水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活动等一系列自护课堂。
“坐车要乖乖佩戴安全带、出门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走、平时禁止去村里的水塘处游玩……”在仲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员、乡村振兴专干青青正在围绕防火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等内容,从重要性和自护方法等方面向孩子们进行详细讲解,并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引导村内儿童树立法制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通过现场演示、互动答题等形式普及安全防范措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村内儿童学习各类自我保护技能。小朋友们充分认识到了安全自护教育的重要性,能做到遇事有章法、自救有办法。
爱在身边 青伴成长
来自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巴桑表示,“此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是磨砺自我的绝佳机会,更是向我们村里孩子们传递经验与知识的公益之举,很开心自己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村民多吉卓玛表示:“我白天要忙着务工,又顾不上家里放暑假的两个孩子,把孩子放在暑期辅导课堂,不仅有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帮助辅导作业,还有各种兴趣活动,我特别放心,非常感谢驻村工作队能让我们村有这种贴心温暖的志愿服务。”
“爱在身边 青伴成长”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青少年暑期作业辅导难的问题,通过本村优秀在校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专业特长、学识能力为仲村小学生开启求学、求知、求真的大门,帮助村里的儿童度过一个快乐、安全而有意义的多彩暑假。为办好此次活动,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精准对接村内儿童和家长们的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辅导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健康的活动场所,切实保证学生“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任”,同时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通门乡第十二批驻仲村工作队队长陈俊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给乡村振兴赋能,举办更多暖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提升各项服务能力,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增强仲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