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青春 萧静敏:诚于志愿精神  济于芸芸众生 好青年为乡村好物代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静敏:诚于志愿精神 济于芸芸众生

□ 本报记者 邢梦雨 汪旭梅

“志愿服务是一种热情与执着的接力。西藏不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任何时候开始都是最好的选择。”志愿服务两年来,2021届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萧静敏用这三句话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和使命。

要去西藏 只去西藏

2021年7月,萧静敏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同年8月她前往西藏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那她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参加西部计划来到西藏呢?“临近毕业我感到非常困惑,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生活?”虽然在校期间萧静敏已经掌握了药师从业技能,但在广州的工作生活并没有让她在精神上感到满足。

改变萧静敏的是2021年4月的一场宣讲会。2020届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从西藏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讲台,分享在藏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志愿者们在西藏的工作生活深深触动着萧静敏,就在那晚,她决定了,她要去西藏,她只去西藏。

2021年夏天的进藏旅程颇不顺利,受河南特大暴雨影响,多条铁路线淹水,列车无法通行。萧静敏出发的前一天,收到通知广州到拉萨的Z264次火车停运了,就这样萧静敏辗转曲折的进藏旅途拉开了帷幕。

萧静敏和志愿者小伙伴先是从广州坐接近十个小时的高铁到成都,然后又从成都中转到达西宁,原本预计15个小时的车程,结果又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五个多小时。“西藏山高水远,都说进藏的旅途不平坦,这趟接近20个小时的硬座,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萧静敏说。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风雨兼程,初心不改,辗转几日后萧静敏和志愿者小伙伴收拾心情,从西宁重新出发,唱起《红日》踏上了赴藏途中风景最美的一段旅程。

立足岗位 越挫越勇

志愿服务第一年,萧静敏工作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初到工作岗位的她,一方面没有临床相关工作经验,另一方面遇到语言不通、风俗习惯和饮食差异等各方面的困难,但萧静敏没有退缩,她决定用努力的工作和真诚的服务打开局面。萧静敏说:“从广州来到西藏虽然有着巨大的落差,但新的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动力,我要更加努力,不负青春、不负期待。”

萧静敏深知医药工作专业性极强,理论知识是靠日复一日的背诵与记忆才得以扎实掌握,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指导用药更是容不得一丝差错。即使每天工作很忙很累,萧静敏依然设定了每天早上 7点的学习闹钟,坚持学习两小时再去上班,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她也不放过,利用手机软件不断刷题,晚上下班后也总能看到她向值班同事请教的身影。

因为良好的工作表现,志愿服务第二年萧静敏被调整至林芝市藏医院从事健康乡村工作。在科室日常工作中,她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储备,为了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尽快融入西藏这个大家庭,她每天努力学习藏语,从一开始“手套、口罩、帽子、药、量体温”等简单的词汇,到后来“一天两次,早晚一粒”等短句,直至能用藏语告诉患者每一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和相关注意事项,熟练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患者规范用药,萧静敏的藏语越来越“6”,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也越来越顺。

志愿服务两年来,萧静敏从药剂科到医院办公室,从临床到行政,不管是专业知识上还是行政办公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期间她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微笑的脸庞、平和的语气、关爱的态度,使她成为了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汉族小妹妹”。

关键时刻 挺膺担当

刚到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服务岗位不久,连日暴雨就致使县城发生内涝,工布江达县随即发布志愿者招募通知,从没干过农活的萧静敏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奔赴抢险点。“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一定要迎难而上,不能在我这掉链子。”一个个麻皮袋压在她的肩上,一堆堆泥沙抱在她的手里,双手磨破了,衣服被打湿,但她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和其他志愿者共同努力,有条不紊地垒起沙袋,避免了洪水从山上倾泻至县城造成更大的损失。

2022年8月,西藏突发新冠疫情,萧静敏积极响应属地号召,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当中。消杀工作是疫情防控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作为一名志愿者,萧静敏主动承担起院内外卫生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的职责,每天三次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来回往复,风雨不改。由于预检分诊人员缺乏,萧静敏再次主动申请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守好医院大门的第一道关卡。期间,服务单位组织的手卫生健康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她也积极主动参加,为大家做示范,用实际行动做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在完成志愿服务单位的工作之余,萧静敏也不忘自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文艺演出中,她瘦小的身板搬起了一张张桌椅,负责相应的活动摊位;“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保护母亲河活动中,她与当地中小学生通过捡拾沿河生活垃圾助力建设美丽工布江达;还有“全民舞动·魅力工布江达”健身操、锅庄舞比赛,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她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大学期间,萧静敏参加了学校的“诚济服务队”,“诚、济”二字取自她母校的校训“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寓意“诚于志愿精神,济于芸芸众生”,这充满信念感与使命感的志愿服务信念指引萧静敏来到西藏,她也以此作为信条在西藏这片高天厚土上和藏族同胞“诚、济”相待,彼此尊重、互帮互助,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