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时事 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 二〇二三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汕头举办 共青团中央表彰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组织和项目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下

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

共青团西藏藏医药大学委员会书记 次仁德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总书记的殷切厚望,激励指引着新时代青年立志民族复兴,担起时代重任。

勇担使命,坚定信念

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一举一动,都关乎祖国的未来,坚定的信念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行的动力,是无坚不摧的存在。只有拥有这份信念,广大青年学生才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日渐变化的社会潮流当中,坚守本心,成就事业,成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中华民族在每次危急时刻、困境关头,都需要有敢于承载使命、对国家和民族永葆热忱和信仰的一代冲在前面。如果没有对信念的绝对坚守,就没有坚持的勇气和毅力,如果没有承担使命的勇气,任何一个琐碎的困境都有可能打倒一群人甚至打倒一个民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下,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坚定信念,这意味着相信终将战胜困难,而不是为逆境所吞没。古往今来,“抗争”之本性存在于国人的精神内核中,抗争的起因兴许是尝试,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战胜困难,而不是一开始便朝着注定要被困难所吞噬的“无力感”去行动。因为有“我们终将战胜逆境”的勇气,才会不断朝着这样的目标去努力,为这样的目标所牵引。

努力成长,挺膺担当

如今的高校青年一代可以说生活在无数人的期盼当中,他们享受着一流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资源,享受着社会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给其创造的,足以和国际对话的媒介,在万众瞩目下成长,理应在有收获、有成就、有能力之时,勇于担当。

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下,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如此才有可能在日后参加工作的过程中永远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至于为外界所诱惑而迷失,最终做出错误的选择;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永远怀抱热忱、坚守责任,这意味着其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完成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日后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彰显中国青年一代的风貌。

其次,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发展都存在较大的发展与提升空间,我们的基础制造业、医疗卫生行业及其他关乎民生的行业,都需要在如今青年一代的努力和坚持下,朝着更为精进的地方发展,进而为广大民众带来更为稳定和安逸的生活。

最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拥有抵抗挫折的勇气、直面困难的精神,要敢于在逆境中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主观性地去逃避问题。在发扬斗争精神上下功夫,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紧随时代,彰显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当广大民众看到人群中的青年一代,在面对无数次艰险挑战中擎起大旗,行于人前时,感受到一种责任的延续和传承,这种变化无疑令人欣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下,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强化自身的使命感和自觉性,要意识到在作为学生期间所要学习的知识、养成的品格本身是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是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更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导向,不断巩固和提升个人的知识修养,以担当为荣、以责任为义;要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国际环境、社会形势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需要以更为包容和进步的心态,不断内化知识构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要有积极进取、敢拼敢闯的力量和勇气,要延续国人在国家危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克服困难、努力向前的良好品质,不断提升自身的良好素质,养育自身的浩然正气,将中国青年一代所应彰显的责任随时烙印在记忆当中,指导自己的行动。最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更要有“以青春之名,奉献家国”的觉悟和勇气,也要有如此的志向和抱负,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践行者、排头兵,将实事求是、开创历史、满怀信心的精神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面对时代和社会的期待,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每个时代都有一群年轻人行走于时代之先、之尖,他们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不以个人意志为先,有牺牲的觉悟、有必胜的信念,永远相信党、相信祖国。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手中,作为当代高校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应尽的使命和责任,跑好这一棒,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贡献自己的光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