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青春 民警索朗达杰:一个孤儿的逆风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警索朗达杰:一个孤儿的逆风人生

□ 本报记者 邢梦雨 汪旭梅

受访者供图。

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有这样一句所训:与其苦熬浪费生命,不如苦干燃烧青春。对于2016年至2020年在此从警的索朗达杰来说,这也是他工作生活的信条。

索朗达杰出生于西藏尼木县塔荣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初中三年级之前,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在索朗达杰初二期间,厄运却接二连三地向这个家庭走来。索朗达杰介绍:“我妈妈一直身体都不太好,在我上初二的时候更加严重了,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身体也没治好。”期间,索朗达杰的父亲也在一个深夜因不明原因全身疼痛,当天夜里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经受不住打击,最终治疗无效去世。

父母亲离世前,索朗达杰在学校里担任班长,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家里突逢变故,让他产生了退学的想法:“爷爷年纪大,哥哥姐姐也在务农,家里没有农业以外的其他收入。我当时想给家里省点钱,如果我不上学了,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些农活,帮爷爷减轻一些负担。”回忆当时的情况,索朗达杰说。

在爷爷的坚持下,索朗达杰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初中毕业后,索朗达杰再次面临失学的情况,在党中央对西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帮扶政策支持下,索朗达杰成为了当时拉萨市教育局干部杨华的帮扶对象,杨华后来也成了索朗达杰的养母。谈起杨华,索朗达杰说:“作为老党员的她,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接触了太多的困难儿童,她经常帮助困难儿童、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的善举也让我一直耳濡目染。她不仅是很多困难儿童心中的好妈妈,也是我的好妈妈。是她,帮助我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是她,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母爱的伟大;是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关爱;是她,时常告诉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5年索朗达杰顺利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在校期间,索朗达杰表现良好。成绩优良,课余时间他也经常参加勤工俭学,4年的大学生涯索朗达杰逐渐从一个内向的孤儿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青年。

2009年索朗达杰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武警西藏边防总队来到他的学校招警。“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想法,我能走出雪山、走进大学,都是国家的帮助,我一定要做一个知恩图报、感恩祖国的人!”于是,索朗达杰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最终成为了武警西藏边防这个光荣集体里的一员。

建设家乡、建设祖国,是索朗达杰青少年时期的心愿,而成为西藏的一名边防武警让这份心愿落了地。

从警14年,索朗达杰先后在西藏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吉布、浪坡、库局、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浪卡子边境管理大队工作。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索朗达杰和他的战友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喜马拉雅卫士精神”,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这些单位的环境都比较恶劣,平均海拔都超过了4000米。但我深知,所有在高海拔工作的同志们都和我们一样。”索朗达杰说。

2016年,索朗达杰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工作。回忆初到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情形,索朗达杰说:“当时我心想自己是藏族干部,也在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单位工作那么多年,适应普玛江塘的环境应该没啥问题,但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为了不给所里的战友们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就强忍着头痛开始工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快一周才慢慢缓过来。”

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让索朗达杰对读书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来到普玛江塘后,索朗达杰也特别关注辖区困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016年的一次辖区走访中,索朗达杰发现一户人家只有两个小女孩在家。索朗达杰敏感地觉得不太对劲,通过和两个小女孩聊天,索朗达杰了解到她们已经辍学快半年了,家长白天忙着去工地上干活,平时就只有两个小女孩在家。

于是,当天晚上索朗达杰就找到了她们的母亲,谈话中索朗达杰得知两个小女孩的父母已经离婚,现在由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靠母亲打点零工。这让索朗达杰感同身受,当年他如果不是遇见了养母杨华,如果不是养母让他重新回到了校园,他的未来可能也很难预知。没有多想,索朗达杰当场就向孩子的母亲承诺,由他来承担两个孩子今后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回到派出所,索朗达杰就立即组织了一次捐款,带着全所民警的慰问金、粮食和衣物来到两个孩子家里,并鼓励孩子的母亲要勇敢面对生活,同时要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

在普玛江塘工作的4年,是索朗达杰和群众联系最紧密的4年,也是他工作感触最深的4年。如今,普玛江塘派出所也把关爱帮扶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当作是一种传统继承了下来,无论是老民警还是新民警,都有结对帮扶的对象,这几年民警们先后帮助23位孤寡老人申领到了最低生活补贴,13名辍学儿童重新回到了校园。

岗布冰川是普玛江塘辖区的网红冰川,常有游客自驾前往。由于地处无人区,既没有明确的道路,更没有信号覆盖,加上海拔高达6000米,地形又极为复杂,经常有外来车辆和人员被困。于是,冰川救援也成了普玛江塘派出所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索朗达杰在普玛江塘的几年,派出所先后组织了200多起救援,解困了200多台车辆,解救了500多名游客。车辆导航失灵,迷路被困;游客寻求探险被困冰川……但无论什么情况,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索朗达杰和民警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安全救出来。

在这些救援中,令索朗达杰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3月30日的晚上,当晚11点,索朗达杰和民警们接到报警称有4名游客被困冰川,便立即驱车2小时赶到了事发区域。“当时岗布冰川正在下雪,气温接近零下30℃,风吹得人都站不直,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人机也没办法使用,我们只能凭借经验,沿着事发率比较高的区域开展搜寻。”索朗达杰回忆,为了确保安全,他们用背包绳和卡扣,将出警的6个人连成一列,慢慢爬上冰川,然后一边在冰面上慢慢挪动着身体,一边用手电筒照向冰山之间的各个角落,同时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有人吗,有人吗……”

“那个场景像极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搜救落水幸存者的画面。经过了3个小时,我们还是一个人影都没看到,一声回应也没听见。”索朗达杰向记者介绍时仍心有余悸,随后的搜寻中他们加快了速度,又过了大约1个小时,他们终于听到了游客的求救声,最终在一个冰凹处找到了正蜷缩着身子的4名游客。由于极度缺氧,加上长时间受冻,4人都患上了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开始咳血。当时的索朗达杰和民警们也都已经体力透支,但人命关天,索朗达杰和民警们还是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沿着原路将4名受困游客背了出来,并送到县医院,最后4名游客得到了成功救治。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2020年的9月,索朗达杰所在的派出所收到了几箱包裹,里面都是保暖用的手套和围巾,包裹里还放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敬最可爱的人。经过了解,民警们才知道,是一对八十多岁的河南老夫妇在电视里看到了关于普玛江塘派出所的报道后,深受感触特意寄来的。看着纸片上“敬最可爱的人”这6个字,索朗达杰和他的战友眼眶湿润了。“生命赋予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作为我们守边人,因为国土在那里,我们就要守在那里,无论气候多么恶劣、环境多么艰苦,我们都必须站立成祖国边境线上迎风而立的那座界碑,无惧风雪、无畏生死、逆风而行。”

考虑到索朗达杰的身体原因,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将他调整到了海拔相对较低的浪卡子边境管理大队任职。虽然离开了普玛江塘,但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索朗达杰将继续默默守护着万千边疆群众的祥和与安宁,牢牢守卫着祖国边境口岸的安全和稳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