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读书 山南市: 坚决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 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市: 坚决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高标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

□ 本报记者 实习记者 央宗

12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召开的“山南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南市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统筹推进山南雅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据了解,山南市落实严格落实“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开展雅江两岸面山造林绿化行动,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着力打造雅江中游百里生态走廊和沿喜马拉雅北麓生态廊道,全市(实际控制线以内)森林面积达118.2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3.26万公顷,其他林地面积9.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79%。雅江两岸春冬季节风沙天气持续减少,风沙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影响不断降低。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管理体系,设置河湖长1900余名,依法关停雅江两岸、铁路公路沿线100余家采石采砂场,保持水体“零”黑臭;建立地下水“双源”清单,实施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市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严格落实“无废城市”建设机制,及时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任务、项目、责任、固废四张清单。印发《山南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山南市“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办法(试行)》《“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设置“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指标41项,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15项,所有指标均达到2023年控制目标,成功创建“无废城市细胞”示范39家。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制定出台《山南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南市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等制度,充分发挥电力环保智慧监管平台、企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无人机执法等作用,将环境执法由过去“地面”延伸到“空中”,实现了传统执法向科技执法转变。

另据介绍,山南市还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在水电开发中保护高原鱼类,在加查县藏木电站投资 3.2亿元建成长约 3600余米的鱼道,并安装鱼脸识别系统来辨别鱼的种类,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亚洲地区落差最大的鱼道工程。

此外,山南市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扎实开展人畜分离、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全市超过四分之一的村庄已开展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兑换超市75个,率先完成“十四五”目标,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39个,示范村居(社区)238个,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斐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