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文化 古人艺术世界里的仙山 以文化人  以艺通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化人 以艺通心

西藏自治区文化系统扎实推进改作风惠民生

□ 本报记者 邢梦雨 汪旭梅

近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西藏自治区文化系统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世忠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围绕解难题、破新题、出实招、见实效,研究提出文化“1181”工作思路,坚持把惠民润心作为文化工作主题和核心任务,深入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均超10万场次的文化活动惠及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刘世忠介绍,近年来,西藏大力推进全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配齐健全建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区现有6272个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了自治区、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居)有文化活动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成立了41支县(区)艺术团、395支乡镇文艺演出队、5492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恢复153支民间藏戏队,每年为每支村级文艺演出队落实5万元场次补贴。截至目前,全区有政府扶持组建的文艺队伍6114个(2012年430个),演职人员110052人(2012年7740人)。乡镇文化专干人数已达3400余人(2012年400人左右),全区基层文艺队伍不断壮大。

据了解,目前西藏全区已建成了文化西藏、西藏公共文化云、西藏数字文化网、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官网,山南市、拉萨市、日喀则市、阿里地区数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录制《西藏藏戏资源专题库》《西藏民间舞蹈》《格萨尔史诗多媒体资源库》《西藏红色歌舞》《藏医药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十八军进藏口述史》《西藏抗英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藏族传统手工技艺之唐卡多媒体资源库》《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等地方特色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9.33TB,外购资源2950余部,少数民族语言译制资源达4169小时,手机可访问资源期刊3600种,群众利用手机、网络可访问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更为便捷。

此外,针对今年网络舆情热点“布达拉宫一票难求”问题,自治区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少国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自治区文物局已联合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旅发厅、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等有关单位召开了布达拉宫旅游票务工作专题会议,出台《旅行社团队游客布达拉宫景区票务机制》,大力推行“微笑服务”,增设老年人、残疾人专门服务窗口,方便特殊群体购票;在旅游旺季,延长开放时间,并增设参观路线,开通公布布达拉宫管理处24小时服务热线,并增加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游客接待量并延长开放时间,引导游客有效分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