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炜君(左一)在芒康县二级种子田建设现场。
年终岁末,万物萧瑟。西藏芒康县的田野上却一片火热,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表层样点位调查取样工作正在这里开展。芒康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炜君和他的同事们在田间拉起“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三普有你我”的横幅,梁炜君介绍,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一次全面体检,这次土壤普查形成的最新成果,将为芒康粮食生产及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11月中旬至12月底,芒康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全面开启,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芒康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及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组成的采样小组,针对芒康县715个表层样点采样任务(其中耕地306个、园地3个、林地224个、草地182个),按照统一的采样标准,调查立地条件与土壤利用信息,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包括表层样点混合样品、容重样品、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样品等。“‘三普’的土壤普查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将进一步摸清芒康土壤的‘家底’,为保护芒康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梁炜君说。
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梁炜君一直坚守“服务三农”的理念,他的日常工作,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下乡的路上,到了晚上,他办公室的灯也经常亮着,不喜欢拖沓的他,即使下乡再累,也会连夜把材料、总结、简报赶出来。用他的话说,“今日事,今日毕,不然半夜会惊醒,今天的工作还没完成呢。”
2019年3月,草地贪夜蛾灾害席卷全国,6月份进入芒康县,接到乡镇反映情况后,梁炜君立刻组织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技术力量和乡镇农牧专干,深入木许、纳西、曲孜卡、徐中、竹巴龙、索多西等乡镇实地调研,组织成立防治工作组赶赴各灾害发生乡镇蹲点,指导监测点建设和防控工作,经过40余天的农作物病虫害集中防治,芒康县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防治工作完成后,梁炜君整个人也黑了一个度,同事们便用“行走的农民”来调侃他。
十四年来,就是这种勤勤恳恳、不忘初心的工作态度,支撑着梁炜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农牧推广服务中心的同事也评价说:“他好像从不知疲倦,即便劳累之后第二天也会精神满满”。十余年的工作生涯中,梁炜君累计完成二级种子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3万余亩,推广“藏青2000”优质青稞种植达1.6万亩、“喜玛拉22号”优质青稞种植1.4万亩,为芒康全县粮食作物的良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年备耕前,梁炜君总是身先士卒,带头组织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开展群众动员与宣传,耐心讲解农牧优惠政策,并深入田间地头,精心选择肥力均匀、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连片、灌溉有利的地块作为基地建设用地,繁重的工作下,梁炜君经常是错过饭点便用干粮就水将就。
在芒康,梁炜君长年与庄稼为伍,与蔬菜为伴。累计建设完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基地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基地60余万亩,测土配方工作地点遍布全县16个乡镇,为了踩点、取样和观察长势方便,在农户和乡镇小旅馆借宿对他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肥效试验(“3414”肥效试验方案,具体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精度高,补贴少,每年的地块落实尤为困难。为此,梁炜君经常性地踏足农户家中,细心讲解政策,征求群众理解,作为汉族同志,语言不通是他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在没有藏族同志陪同的情况下,他就在汉语中夹杂着不标准的藏语,结合手势进行沟通。在他的努力下,问题总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他也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交流引导方法,具体工作也逐渐得到各乡镇“村两委”及试验点种植户的大力配合,为芒康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田氮、磷、钾肥料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了科学数据及基本参数。
随着芒康县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也成为趋势。为改善农田监测条件,梁炜君在充实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技术指导和现代化仪器的补充应用。2019年,在他的争取下,自治区级农田耕地质量自动监测点示范点在芒康县完成建设,一大批自动监测设备及时分发配备到县乡两级,极大减轻了农牧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为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提供了精确数据,也为作物产量增加提供了保障,芒康当年也被评为“青稞生产先进示范县”,获得200万元的奖励资金用于农田灌溉水渠维修及建设。
工作中,梁炜君也很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用他的话说,“只有老百姓掌握了科学种植的技术,尝到了用科技增加收入的甜头,积极性才会全面提高”。在他的组织下,芒康县每年邀请西藏农牧学院、区市农业专家到芒康县开展农牧业相关培训,不定期深入村组群众摸底调查,询问群众吸收新知识的程度,然后实地再进行演示、指导,在他的感染下,当地群众的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作物产量也逐年增加,芒康县的土壤肥力也长期位列昌都市前列,农牧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当前,传统农牧业正逐步迈向现代化发展,梁炜君的观察视野也不再局限于芒康一县一地。他认为,当前芒康当地发展传统农业的主要功用是保障粮食储备,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则需要以大规模推广经济作物来实现。于是,在2020年芒康创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和高品质饲草基地时,他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资金,随着85亩当归示范种植基地和20亩构树基地建设项目相继落地,芒康县经济作物的种植打开了突破口,饲草供应压力也大大缓解,农牧民增收也有了新途径。
梁炜君的社交账号昵称叫“粮民”,这也是十余年来他工作的真实写照。芒康县的每一块土地,每个乡镇、村组、田地,种什么作物,长势怎么样,产量如何,都深深印在了梁炜君的脑海里。“基层农牧工作虽然算不上高大上,但是做的每一件事都与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责任重大,要造福一方百姓,就要把自己融进泥土,滋养这一片土地。”梁炜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