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产妇有危险!紧急治疗!”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33岁藏族二胎产妇央珍(化名)临盆突然下体出血增多,产前盆腔MRI报告结果提示存在胎盘植入可能,为防止失血过多危及母婴生命,医院进行了紧急剖宫产手术顺利诞下婴儿,由于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医生为其放置了子宫腔球囊进行填塞止血,在术后有效止住了血。然而,就在手术后2个小时,央珍再次出现下体出血约1000ml,加上手术中出血,累计出血约3000ml,下体出血不止,全身泛白、生命垂危,就如踏进“鬼门关”一般。
此时,忙完一天工作的林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汪志辉刚下班回到家准备做饭,接到妇产科科室(以下简称“科室”)打来的紧急电话,她立马赶回医院迅速为央珍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子宫增大,质地柔软,前期填塞的球囊已脱落,清除血块后见下体活动性出血不止,犹如拧不紧的水龙头。
“患者再次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球囊填塞效果不佳,且因失血过多已处于休克状态。”汪志辉判断情况紧急,需要马上进行二次手术,科室和手术室的医护迅速做好准备,通知血库紧急配备大量血制品,并护送央珍至手术室,紧急进行开腹探查手术。
在麻醉医生和手术室医护的配合下,汪志辉通过剖宫产切口迅速探查盆腹腔,映入眼帘的是满肚子的积血和完全失去解剖结构的盆腔,一场生死博弈就此打响。
汪志辉迅速使用止血带捆扎子宫下端,止血后再次仔细清理盆腹腔的积血,此时的央珍因失血过多出现了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切除子宫在所难免,于是将央珍的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字后,为央珍进行了紧急次全子宫切术。
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下,凌晨01:00顺利完成了手术。汪志辉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手术室等候区,央珍的姐姐紧紧地握着汪志辉的手,既焦急又期待的眼神望着她。
“你们放心啊,央珍手术很顺利。”听到这句话,央珍姐姐瞬间眼泪夺眶而出,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医生,谢谢医生……”。看到家属激动地哭了,汪志辉也哽咽着微笑。
走出医院大门已是夜半时分,汪志辉抬头望见夜空中满是星光点点,每一次转危为安的救治,总能让她更加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2022年7月,汪志辉作为广东省第十批组团援藏医疗人员从烟水碧濛濛的珠江河畔来到群山环绕、绿树葱茏的西藏江南,担任林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 我觉得援藏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职业中的另一种经历的选择,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她说。到岗后,汪志辉时常思考自己作为援藏医生,能给西藏带来什么?又能留下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汪志辉在思索着,也在慢慢将内心的答案付诸实践。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援藏以来,汪志辉推行妇产科增加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和微创手术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妇科微创手术量明显增加,孕产妇救治中心日趋成熟,重症孕产妇患者明显增加,在这过程中,她带领林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成功抢救了多例子痫、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妊娠期极重度贫血、妊娠期肝功能衰竭等严重高危的孕产妇,其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病例。
“援藏工作的重点不仅是开展医疗工作,还要留下医疗技术。”汪志辉通过一次次的病例讨论、学术讲座和手术示范,竭尽全力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水平,援藏期间更是培养3名“徒弟”,定期对学员进行理论讲课、教学查房、典型病例讨论、手把手手术技巧手操指导等教学工作,传授毕生经验。有的徒弟目前已经能独立完成部分腹腔镜下三四级手术,宫腔镜下三级手术,为医院播下医疗技术的种子,“看到徒弟们的成长和进步,让我觉得无比欣慰。”汪志辉说。
谈及援藏感受,汪志辉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我在林芝已经援藏近两年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医疗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藏族同胞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2015年,自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启动实施,改变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的格局,一件又一件医疗实事落地开花,一项又一项医疗技术惠及群众,援藏医生们前仆后继用一颗颗护航健康的初心,书写着绚丽多彩的医疗援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