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体育 热浪涌香江:“奥运健儿大汇演”在港上演 埃菲尔铁塔下,看不见的他们追光向前 拉萨市第二十期“青马工程”暨团务骨干 培训班圆满结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埃菲尔铁塔下,看不见的他们追光向前

□ 作者 周万鹏 郑直 刘旸

中国队队员赛后向观众致意。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落在战神广场,奥运五环点缀下,埃菲尔铁塔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自然、人文与体育在这一刻交汇定格美丽瞬间,让人陶醉。而对中国盲人足球运动员俞裕锬而言,这是一种“只是听说”却“无法描述”的印象。

“你想象中的埃菲尔铁塔是什么样子?”面对提问,走下赛场的俞裕锬摘下眼罩,回答有些迟疑。“听引导员说,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比赛,但这种感觉很模糊……无法用语言形容。”

9月1日晚,巴黎残奥会盲人足球小组赛首轮,进攻端占优的中国队0比1不敌东道主法国队。此役,35岁老将俞裕锬替补出战,这是他第四次参加残奥会。“我们打出了球队的风格,但还需要在进攻端提升把握机会的能力,争取更多的进球。”俞裕锬说,“输了没关系,下一场,我们再来!”

没有华丽的踩单车过人,没有炫酷的惊天倒钩……除两队门将外,八名球员戴着黑色眼罩,在一次次奔跑、冲撞、摔倒、起身的动作中循环往复;比赛中,为不影响运动员发挥,现场观众只有在进球之后才能欢呼喝彩。相互理解的安静与躁动,相互搀扶的默契与温情,是看不见的他们带给大家的感动与力量。

“盲人足球,是对听觉和触觉的极致把控。”中国盲人足球队引导员李进说。对于盲人运动员来说,传球、拦截和射门等技术动作需要通过特制足球滚动发出的响声和场内指定区域发出的指令来完成,而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发力部位、动作幅度,则需要运动员日复一日地去触摸、去感受,直至身体形成肌肉记忆。

李进说,冲撞后的跌倒受伤,是盲人足球运动员比赛和训练的常态。“假设一个健全人蒙上眼睛走,能走多久?更不用说跑。这就需要运动员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克服恐惧。”身处黑暗中,人往往会失去方向感。俞裕锬说:“既然从事了这个项目,就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只要心中有光,未来就有前行的方向。”

中国盲人足球队成立于2006年,曾获得北京残奥会的银牌。教练王桂顺说,球队将全力以赴备战接下来的比赛,期待创造精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