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也是西藏各族群众一直向往的地方。
8月16日至26日,由西藏自治区民委牵头组织,西藏各地市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各族群众代表70余人组成的西藏“高原红石榴”少数民族参观团(第四批)在北京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深入学习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等,感受伟大祖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8月19日凌晨3点,参观团成员怀揣着憧憬与期待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升国旗仪式开始。
国旗护卫队出现的那一刻,广场上一片欢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国歌奏响,参观团成员们面对国旗行注目礼,歌声伴随着升起的国旗,越发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昌都市贡觉县相皮乡桑珠荣亚中村村委会副主任西绕尼玛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观看升国旗仪式,看到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心里感到十分自豪。这次北京之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宝贵经验,回到家乡后,我将用心去践行、去推动民族团结,让家乡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8月21日,在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大周各庄村四时里田园,参观团成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在参观学习中,我发现我们村一些农作物的产量和北京相比差距较大,今天我主要是学习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升产量。回去后我将努力推广科技种植,科学管理村里种植的羊肚菌,有效提升集体经济收入。”拉萨市尼木县尼木乡聂玉村村委会主任扎西罗布说。
在北京润泽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边品尝不同品种的葡萄,一边用心听取种植经验介绍,并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种植情况进行交流。
“今天近距离感受了北京市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和新农村的风貌,我深刻认识到产业兴旺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在北京润泽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林芝市察隅县上察隅镇古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卫龙看见,20多个品种的葡萄长势喜人,令他不禁想到自己村种植的200多亩茯苓。“回去后我们一定注意科学种植,坚定不移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多卫龙说。
8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团成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词,代表着各位党员坚定的承诺,回响在展览馆内,让在场每一位党员的心灵再次受到洗礼。
蒙藏学校旧址是近代第一所少数民族专门学校,也是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团支部和党支部诞生地。8月24日,参观团成员来到这里,从历史文物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在蒙藏学校旧址,我们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各民族同胞的关爱和关心,国家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让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山南市委统战部民族团结促进科工作人员普巴卓玛说。
参观团成员还走进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家纷纷表示,在参观学习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进取、不断取得胜利的恢宏历史,更加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11天时间里,参观团成员还前往故宫、天坛等地,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感悟祖国的繁荣昌盛。大家表示,将把此次参观学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带到家乡去,带到工作中,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应有之力。
截至目前,西藏已先后组织了四批“高原红石榴”少数民族参观团,增进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对祖国各地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深入了解,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