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观察 真假羽绒服如何识别 新时代西藏产业结构转型与青年就业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西藏产业结构转型与青年就业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 作者 徐琪琪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安全屏障,其产业结构转型不仅是适应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分析西藏产业结构转型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影响,探讨新质生产力理论在西藏的具体实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西藏产业结构转型与青年创业就业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西藏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对青年的就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路径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西藏产业结构的转型不仅是适应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青年就业质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关键。

当前,西藏所面临的就业挑战,部分源自于创业与就业观念的偏差,导致青年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与实际吸纳能力之间的不协调,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状态。这种需求与能力的不匹配,不仅限制了青年群体的就业选择,也对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阻碍。因此,西藏产业结构的转型必须与人力资源开发同步,以确保青年能够获得与其教育背景和技能相匹配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2016年至202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西藏的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农业主导型转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如图所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约为37.7%,而到了2021年这一比例降至35.9%,同时,其产值占比仅为8.5%。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揭示了第一产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相对边缘化。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保持相对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统计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的人均产值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显著增长,从2016年的14.15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约27.8万元,几乎翻了一番。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反映了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逐渐稳固。此外,第三产业作为西藏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就业人数和产值贡献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到2022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已达47.9%,产值占比更是超过了53.8%,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转变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契合,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将逐渐增加,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与创业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现行教育体系与新兴产业技能需求之间存在的错位。研究表明,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未能充分预见并适应新兴产业的演变,导致青年在关键技能和知识掌握方面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偏差。这种错位不仅限制了青年的就业竞争力,也影响了其创业潜力的充分释放。针对这一现象,对青年技能培训和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纳入与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相匹配的课程,如数字化技术、可持续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其次,教育模式应向实践导向转变,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被广泛推广,以促进青年持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市场动态。教育体系的这些转变对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劳动市场变化的高技能青年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新质生产力理论在西藏的实践探索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此框架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青年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产业升级与市场需求:青年创业的创新空间

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市场需求的变化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我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创新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领域,通过政策激励和资源投入,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从而增强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

(二)第一产业转型:生态保护与现代农牧业的融合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通过科技手段推动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培训和激励青年投身现代农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值显得尤为必要。政府及相关社会团体应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和创业资金支持,以促进青年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劳动力市场新技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加强

随着产业升级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对具备新技能的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议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掌握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能,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这一措施不仅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具体实践。

(四)政策引导与资源配置:创新驱动与人才优先

政府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政策引导应聚焦于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和项目投入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领域。同时,政府应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与知识转移的桥梁

为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应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通过建立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资金支持等服务,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三、西藏青年创业就业政策支持与实践路径

西藏从传统农业主导型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为青年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和文化产业,为青年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选择,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青年在产业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通过创业,青年能够有效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有效的政策支持是促进青年创业与就业的关键。政府的创业补贴、培训资源和市场准入政策,能够帮助青年克服创业困难,提升创业成功率。为了更好地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教育与技能培训。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确保劳动力能够顺利地从传统行业过渡到新兴产业。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加大对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提升政策支持的精准性。政策应更加精准地针对青年创业就业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支持。四是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应继续加强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五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本文系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西藏自治区青年创新发展意识和激励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据来源于2016年至2022年《西藏统计年鉴》。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