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教育 探索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 作者 公求尼玛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重要性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校文化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理论教育,更是学生道德品行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政治方针、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需求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需求。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式、自我教育法等传统方式方法上,缺乏对学生思想多元性的关注和思考,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素养不高

虽然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但部分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尚有不足。部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思维和教育引导能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日常,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不足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内部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较为松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缺乏持续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思想政治教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学生思想道德引导的重任。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人格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学校应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帮助教师深入全面理解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确保教师能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传达给学生。同时,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此外,学校应鼓励思想政治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往往较为单一和呆板,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对课堂的兴趣下降[2]。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个体化教学、视听教学法等互动性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在课堂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讨论环节、组织辩论赛、开展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观点。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新教学方式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3]。

教师需要将思政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个体化教学、视听教学法等互动性强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更广泛的视角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深刻明白思想政治课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渐爱听爱上思想政治课。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脱节。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多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方式亲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社会事件、国家政治决策等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在讨论与辩论中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判断,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具有社会热点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或全班分享,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参与讨论和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性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真正含义。在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服务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还能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扶贫助困等活动,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过程中感受社会责任、公民义务,认真践行个人的社会责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它通过学校的教育环境、精神风貌、行为规范、教师个人精神风貌等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4]。校园文化不仅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应当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打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实施提供广阔的土壤和平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倡导和传播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主题班会和文化活动,紧密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责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展开讨论与学习。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学生在展示自己良好精神风貌和思想追求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内化这些正确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培育和涵养出更加积极、更加健康、更加向上的精神心态和行为方式。

此外,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帮困、文艺演出等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还能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尽早、尽快地将广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栋梁之才。

(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参与。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协同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学校应积极构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动机制,通过多方合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而是贯穿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学校应注重与家庭的合作,增强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参与。家庭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线上交流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品德和思想发展的意识。在上述各类活动中,学校可以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实践,讨论如何在家庭生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亲子沟通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会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或其他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和理解,从而形成家庭与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同责任。

(五)关注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注重个性化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经历和思考方式,这使得学生在面对教育时,既展现了个体差异性,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一刀切”、“简单粗放”的教育模式,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单一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思想观念的差异是学生个性的一部分,教育应尊重并充分发挥这种多样性。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学校应开展个性化辅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随着学生进入不同的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的情感困惑和思想冲突也日益复杂。学校应关注学生在情感、心理和认知上的发展,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应根据时代的高速发展变化,科学灵活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6(3):56-59.

[2]李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2020,12(4):34-36.

[3]张晓华.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J].现代教育,2019,28(6):78-80.

[4]陈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20,9(2):45-47.

(作者系西藏佛学院藏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