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青春 在戈壁,为西电东送挥洒青春 “青春石榴籽 同心向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石榴籽 同心向未来”

——全区优秀青年学生代表赴区外开展融情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我区青少年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赓续红色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期,由团西藏区委主办的2025年“青春石榴籽 同心向未来”全区优秀青年学生融情实践营赴区外研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重庆,来自全区中学、中职优秀学生代表28人开展为期6天的融情实践活动。

实践营先后走进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场所,聆听“学习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团课,在白公馆、渣滓洞深入了解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在历史场景与实物史料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的革命解放事业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要把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来自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旦增达瓦说。

营员们探寻城市脉搏,参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学习三峡工程建设成就与移民精神,全面领略重庆的文化底蕴与发展魅力。“重庆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创新的现代都市,这次体验让我对祖国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旦增曲珍感慨道。

营员们前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并感受大学氛围。活动中营员与两校师生深入互动,围绕学业成长、青春理想等话题分享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增进友谊。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的达娃卓玛在交流座谈中表示:“从雪域高原到山城重庆,我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此次重庆研学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促进营员们深刻理解“石榴籽”所象征的团结内涵,持续巩固深化各民族青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返程之际,营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研学所悟转化为成长动力,以更昂扬的斗志担当时代使命,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湖南,来自全区30名青少年开启为期6天的研学之旅。

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营员们直观了解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在校学生的深入交流激发了对名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与热情;在湖南第一师范旧址,营员参观毛泽东同志当年学习的教室、宿舍及校内陈列馆,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辈青年时期“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求学故事,深刻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使命。西藏民族大学次仁德吉说:“走进岳麓书院,我仿佛听到了千年前朗朗的读书声。青年应当像院中的大树,扎根土地、茁壮成长,为国家和民族奉献青春力量。”藏医药大学嘎玛次觉表示:“无数前辈以使命铸校魂,深感中南大学百余年历史的厚重,作为藏医药学子,既感叹其兼容并蓄的发展艰辛,更悟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力量,吾辈当承先辈志,让藏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光彩”。

在韶山,结合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的参观内容,团课以“追寻伟人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通过历史图片展示、革命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在橘子洲头,面对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团课围绕“洲头寻初心,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展开,鼓励大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树立“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在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时,藏职学院白玛旺姆说:“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岁月的艰辛与伟大,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参观湖南博物院时,农牧大学罗艳芳说:“穿越两千年的时空与一个辉煌的文明对话,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课本里的故事突然成了可触可感的存在,很震撼!”

研学之旅让青年学子不仅走出家乡、拓宽视野,更在与湖南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同伴的朝夕相处中,收获了知识与友谊,搭建起了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了青春动力。

(团西藏区委学少部供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