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时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拯救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让青年在挑大梁中长才干 雪域高原绽放团结花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青年在挑大梁中长才干

□ 作者 李旺军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看一个单位、一个组织的人才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就看年轻人有没有机会站到台前,能不能在实战中挑大梁、当主角。

机会不是等来的,更不是靠资历熬来的。一个有活力、有生机的组织,往往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的隐性门槛,把青年人才放到关键岗位上历练。航天青年团队让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工程师牵头负责关键模块,啃下技术硬骨头;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自主申报课题、组建团队,让他们成为重大项目的“领头雁”;在基层治理一线,给青年干部派任务、定目标,让他们独立负责一个社区、一个村庄的具体事务,在服务群众中快速成长。为青年提供真机会,就是让他们从“旁观者”变成“操盘手”,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年轻人有冲劲,但也可能缺经验、少资源。组织不仅要给机会,更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帮他们把事情做成。建立“导师帮带制”,让经验丰富的骨干一对一指导青年人才,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快速适应。设立青年创新专项基金,简化审批流程,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研究和探索。安排专人对接青年人才的项目,从政策咨询到资源协调全程跟进,扫清干事创业的障碍。只有精准赋能,才能让青年人才有底气攻克难题、有条件做出成绩。

青年人才能够安心干事、长期扎根,离不开有温度的制度保障,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充分信任与细致关怀。只有把保障做到青年人才的心坎里,他们才能甩开膀子干事业,真正成长为事业发展的顶梁柱。在职业发展方面,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晋升机制,让干得好的年轻人看得到希望、摸得着未来。在创新探索方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包容非原则性的失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闯敢试。在生活保障方面,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就医等实际困难,实实在在解除后顾之忧。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在组织的具体行动中。少些形式主义,多些务实举措,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奋斗中出彩,才能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