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文化 32刀雕出的枣子你尝过吗? 香港大学青年学生代表来藏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用优质文化资源厚植乡村振兴根基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大学青年学生代表来藏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 本报记者 陈枭

香港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村参观。本报记者 陈枭 摄

香港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在西藏大学参观。本报记者 陈枭 摄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青年工作部的同意及自治区党委的批准下,10月12日至19日,香港大学学生代表一行11人赴西藏自治区开展了为期8天的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西藏香港交流促进会、团西藏区委、区外办联合主办,香港大学内地事务处协办。

活动期间,自治区青年联合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保障交流团成员在藏期间的身心健康与行程安全。

交流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观摩调研等多种形式,让香港大学青年学子深入体验了西藏的发展与变迁,进一步强化了“五个认同”。

在林芝,交流团走访了鲁朗知青点。通过参观知青宿舍、生产生活工具等珍贵实物史料,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历代边疆建设者扎根雪域高原、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随后,交流团参访嘎拉村、错高村,切身体验了当地特色农牧业的蓬勃发展和藏式传统村居建筑的保护成果,体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时代变迁。

在拉萨,交流团走进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药大学。通过深入了解高原特色科学研究、藏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与古老传承,见证了党和国家对西藏高等教育事业的前瞻性谋划与战略性支持。

此外,交流团还参观了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大昭寺以及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等。从丰富的历史文物与珍贵的建筑遗存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交流团成员与西藏自治区青联委员围绕青年成长成才、跨文化理解互鉴、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畅谈心得体会,分享经验感悟,成功搭建起跨越地域的友谊桥梁。

在雪堆白技工学校,香港学子们亲手参与体验了藏式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并与藏族工匠们就技艺传承与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直观感受到了汉藏文化在手工艺术领域的交融与共生。通过参观吉本岗艺术中心、观看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同学们从当代艺术表达与恢弘历史叙事中,了解各民族在长期文化互鉴中形成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共识。交流团前往自治区工商联,参观了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并与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了解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成果。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让香港大学青年领略了西藏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让他们多方位的了解了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和睦、宗教和谐顺遂、边防巩固安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欣欣向荣景象。

香港大学一年级学生汪钰涵表示:“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让我真切感受到西藏的翻天覆地变化。这段交流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西藏历史的认知,更让我对党和国家致力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充满敬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香港大学五年级学生叶思说道:“这次交流之行的点滴细节,让我看到西藏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这种思想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日常生活中。西藏人民与自然共生、对生命敬畏的心让我深受触动。”

香港大学四年级学生周卓霖感慨道:“西藏人民都非常热情友好,这次交流之行,不仅加深了我对西藏的认识,也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下一步,团西藏区委将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外办等单位的指导支持下,积极稳妥地继续开展港澳青年交流互访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进一步讲好新时代中国西藏故事,为宣传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良好形象作出积极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