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曾是休学打工的困境女孩,如今是群众心中 “接地气、冒热气” 的理论传递者;她用藏家儿女最真挚的 “拉托切”(谢谢),串联起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她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青稞香、酥油味,走进千家万户的心田。
从休学打工到重返校园,从受助者到宣讲员,从抗震救灾一线到理论宣讲舞台,27岁的拉珍用奋斗书写青春,用真情传递温暖,在火热的青春中淬炼成一名优秀的基层宣讲员。
休学少女与求学追梦人
2010年的夏天,对于12岁的拉珍来说,是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光。因身体突发疾病,她不得不暂时告别心爱的校园,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休学养病生涯。“那时候,我每天除了吃药治疗,心里想的全是怎么能帮家里减轻负担。” 拉珍回忆道。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稍有好转后,拉珍便加入了“打工人”的行列。在日喀则的街头巷尾,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戴着口罩洗刷厕所,扛着沉重的木板从一楼爬到三四楼,在十字路口期盼着老板降下车窗提供一份零工。最累的时候,肩膀被木板压得红肿,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她不敢停下,因为每一分钱都能帮家里多买一点口粮。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一个偶然的午后。拉珍照常在路边等招工,一位来自山东的“张总”让她上车,给了她一份临时工作。收工后,当拉珍摘下口罩领取工资时,张老板才发现这个干活麻利的 “小工” 竟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得知拉珍的情况后,张老板深受触动,不仅塞给她 500元钱,还特意拿来自家孩子的书本让她阅读。“拉珍,外面的天空广阔而美丽,你一定要把书念下去,走出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后在做工之余,张老板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拉珍重拾书本。
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在拉珍心中埋下了感恩与奋进的种子。“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读书,将来也要把温暖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
2013年,15岁的拉珍重返课堂后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天不亮,她就来到教室晨读;深夜的路灯下,总能看到她刷题的身影。凭借着这份刻苦与坚韧,她在中考中以573分的优异成绩考上西藏高中班,走出了雪域高原,来到了内地城市求学。2020年,她又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学霸”。
“在内地求学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各民族同学的关心帮助,也亲眼看见了祖国的发展变化。” 拉珍说,从西藏到内地,从乡村到城市,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族同胞的无私帮助。这些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党的政策是多么温暖。
受助者与理论传播者
2024年,本科毕业的拉珍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是留在机遇更多的内地城市,还是回到生她养她的雪域高原?“走出去只为了更好地回来。” 拉珍想起了张老板的嘱托,想起了家乡的养育之恩,想起了党的政策带来的改变。最终,她回到日喀则市,成为一名基层宣讲员。
“基层宣讲员直接面对群众,既要懂理论,更要懂民心。” 这是拉珍刚开始工作时,前辈们告诉她的话。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年来,她到达日喀则市的17个区县,与农牧民群众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她向经验丰富的老宣讲员请教,学习如何把 “大道理” 讲成群众爱听的 “百姓话”。
为了让宣讲内容更贴近群众,她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张老板的暖心故事、身边群众的致富故事融入宣讲中;为了让宣讲形式更接地气,她学习运用藏汉双语宣讲,结合日喀则的民俗文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政策、民族团结理念传递到群众心中。“身边人讲身边事,是宣讲员的天然优势,但要讲得生动透彻,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拉珍说。
在日喀则基层的田间地头,在牧民的帐篷里,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经常能看到拉珍忙碌的身影。她时而站在田埂上,向劳作的村民讲解惠农政策;时而坐在牧民的牛粪炉边,与群众畅谈美好生活;时而拿着话筒,在文化广场上开展互动式宣讲。“拉珍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听得懂、记得牢,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村民们这样评价她的宣讲。
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拉珍深知学习的重要性。2025年7月,她参加了全国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与来自各地的学员一起学习宣讲技巧、传统文化等知识。“这次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明白了宣讲不仅要传递党的政策,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前是别人帮助我,现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服务群众了。” 拉珍说,从受助者到宣讲员,身份的转变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她要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大地上常开常盛。
抗震宣讲与民族同心
2025年初,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 级地震,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为了疏导群众心理,激起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拉珍主动请缨,加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携手重建美好家园” 抗震救灾巡回宣讲队,先后深入定日、拉孜、萨迦等县区开展宣讲。
“天塌地陷时,是党旗带着希望冲进废墟!是各族兄弟姐妹心系灾区把命拴在一起!” 在定日县的临时安置点,拉珍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她讲到,回族同胞马杰、马忠明在灾区精心制作拉面,让受灾群众顿顿都能吃上热饭;湖南大哥李学文在长所乡支起爱心供餐点,用爱心温暖着藏家人的心;新疆小伙阿布都拉带着员工连夜运来近一万份馕,每一口都承载着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
每当讲到这些场景,台下的群众都会眼含热泪。宣讲结束后,许多村民拉着拉珍的手说:“姑娘,这些汉族、回族、新疆的兄弟姐妹们帮了我们这么多,我们却没能当面说声谢谢。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帮我们说一声‘拉托切’!”
在抗震救灾宣讲中,拉珍不仅是理论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连接者。她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看到灾区群众从悲痛中走出来,积极投身家园重建,我更加明白宣讲工作的意义。” 拉珍说,宣讲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要用真情打动人心,用真心凝聚力量。
宣讲中,拉珍有关“婆媳关系”的宣讲和一人分饰“婆婆、儿子、儿媳”三个角色的演绎在线上线下广泛传播,一时间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宣讲结束的一段时间里,她在街上经常遇到陌生人打招呼,坐出租车还被司机免单。谈及此,拉珍说,“被群众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除了抗震救灾宣讲,拉珍还积极参与各类主题宣讲活动。她把党的民族政策融入乡土故事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她结合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成就,讲述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她围绕“十四五”规划收官,向群众描绘家乡未来的发展蓝图。
讲“故事”的人与故事主人公
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生动的宣讲风格和真挚的为民情怀,拉珍在宣讲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2024年8月,在桑珠孜区举办的“珠峰百姓名嘴”选拔赛中,拉珍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政策类一等奖。2024年11月,她从全区10000余名基层宣讲员中脱颖而出,进入西藏自治区“十佳基层宣讲员”决赛,以国通语组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十佳基层宣讲员”称号。
今年10月,2025年自治区“十佳基层宣讲员”竞赛在日喀则举行,拉珍作为评委和日喀则市领队参与其中,带领学员们共同进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作为评委,弹指间落笔是分数,心间悄然收获了‘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
“这些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 拉珍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宣讲能力;创新宣讲形式,结合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让宣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党的声音、西藏的故事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拉珍的宣讲还在继续,她个人的成长也在继续。如今的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宣讲员,还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她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她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西藏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