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诗,我们有用错字的权利,有不通顺的权利,有涂改自己的权利,甚至有交白卷的权利,当然也有满分的权利。我们是一首诗,诗行可以由自己来创造。我们是一首诗,标点符号可以由自己来停顿。我们是一首诗,节奏停连可以由自己来掌握。我们每个人都是那首独一无二的诗。”2023年是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西藏专项志愿者石静在参加线上招募分享时,用这样一段话讲述了自己赴藏的初心使命。
“我”和“我们”
2021年即将大学毕业时,石静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在分享中,石静反复提到了“我”和“我们”。这群“我们”也在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命运中不断思考:“我们”这样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也有许许多多的向往,想去发达的地区,亦或是希望得到更高的报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这个时代需要着什么样的“我们”,以及在这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我们”要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2019年6月,时代楷模黄文秀牺牲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一场山洪中,年仅30岁。黄文秀生前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黄文秀选择到基层一线工作,她主动融入当地群众,自学当地方言,帮助村民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协调给当地每个村建立起垃圾池,帮助当地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石静。“黄文秀的一生都在践行信念与初心、热血与青春、跋涉与牺牲,为了她所爱的村民付出生命,她也许并不失望。只是遗憾,遗憾从脱贫攻坚到实现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她还没有走完……”石静感触颇深,“前人没有走完的路,总要有‘我们’来走,参加西部计划正是能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紧密结合的一条路”,石静说。
临近毕业时,石静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关于西藏基层和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的工作生活记录,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诚,一大批这样的“我们”通过西部计划前赴后继来到西藏,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和基层医疗卫生,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而这正是石静这样的“我”和“我们”想要触及的。
志之所趋无弗远也
2021年8月,参加志愿者服务后石静主动申请到边境的洛扎县,不长的时间里她走遍了洛扎县7个乡镇,多次到抵边搬迁村开展巡边活动。“志之所趋无弗远也,举着团旗沿着巡边路向前,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受艰苦环境下守边人的披星戴月和铁骨柔肠,亲身体验过后,我更加体会到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石静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2022年8月,西藏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石静第一时间参与当地“为隔离人员送物资”“为隔离人员送餐”的志愿服务队伍。核酸检测、送餐送药、数据统计……防疫工作中一点一滴小事的经验积累,使得石静迅速成长。“初心写在行动上、使命落在岗位上,关键时刻站出来,工作面前不推脱,让及时有效的服务落在实处,在疫情面前当好了青年志愿者的排头兵。”疫情期间,隔离人员这样评价石静。
不长的志愿服务期间,石静先后参加吉堆社区民族团结交流、“洛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启动日”、为群众修路铲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洛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预防艾滋病宣传、扎日乡扎日村清理河道垃圾、洛扎县第二届青年交友联谊团建、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宣传学习、洛扎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边境青年志愿者风采。
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奋斗
做西部计划志愿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几年。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磨炼了石静的意志,培养了她的奉献精神。志愿服务期间她多次去看望结对帮扶户,嘘寒问暖,送去生活物资,解决实际困难,宣讲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户身边,送进他们的心里。
2023年7月,石静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她选择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奋斗,考录到山南市贡嘎县工作,在新的岗位上立足本职,努力放光发热。
石静自信地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将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注重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积攒实践经验和实践本领,努力克服畏难情绪。激扬无悔的青春,继续同群众一起前进、一起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接受每一次历练,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书写青春无悔的靓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