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2014年,穆涛凭借散文集《先前的风气》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同年,该书又入选“2014年度中国好书”。今年,穆涛再推散文集《中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4-01/26/001646.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06版:读书

“大散文”里的开阔气象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突出特点与惩治对策初探

等待处理…

“大散文”里的开阔气象

作者 胡胜盼
2024年01月26日

2014年,穆涛凭借散文集《先前的风气》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同年,该书又入选“2014年度中国好书”。今年,穆涛再推散文集《中国历史的体温》。本书与《先前的风气》一脉相通,以大情怀、大气象、大境界,再次彰显出穆涛“大散文”的不凡气度。

《中国历史的体温》以《汉书》《史记》为基本阅读范畴,以史实及相关史料为基本内容,从中梳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个时代的文学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的史学成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深度。一个时代是清醒沉实还是虚化侈靡,看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史学作品就知道了大概。”全书近20万字的文章写世态、写人情,既考查传统典籍里文化生态的润泽光亮之处,又反思当今生活,有清醒的现代意识。

《中国历史的体温》是一部有温度、有性情的作品。书名说中国历史是有“体温”的,这本身就蕴藏着一种温暖。为什么是“体温”,不是“温度”?温度可以从零下到零上,度数飘忽不定,而体温则不然,它是有固定区域值的。因为体温相对恒定,穆涛先生得以从中得道,汲取能量和光华,并传递给读者。这些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文字,如同一颗颗小太阳,在书里绽放光芒,使得读者时时刻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明之温暖。“读一肚子书,如果转化不成能量发扬出去,是把书糟蹋了。”读书是为了明智,为了从他人的智慧中汲取安身立命,更好生活的力量。如果只停留于死读书,而不知内化于心,那么就是一种别样的浪费生命。显然,穆涛深知此理。他的文字做到了从引经据典中,透露出自己的思想穿透力,进而激起阅读者的深沉思考和自我的内心表达。

穆涛以散文家的思维写历史,尽显开阔与大气。“大散文”不是指文章的长短,而是指审美的格局和气象。“小散文”的“小”,是针对自己的内心而发。“大散文”的“大”,针对时代,为时代而鸣。与其他散文家多关注山水自然、花鸟虫鱼大不一样,穆涛的散文多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

《中国历史的体温》以典籍为底本,对照当今,思考现实,幽默风趣地阐释传统文化,展示深植于中国人内里的文化气质,和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作者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虔诚而认真的,没有标新立异地批判,没有独辟蹊径地猎奇,正是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研究,知其博大而满怀敬意。作者用笔老到却又充满活力,不乏生趣,是在“说人话,说家常话,说实话,说中肯的话,说有个性、有水平的话”。因此,读这本书,不会有苍白浮躁之感,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有的只是会意于胸,击节赞好。正如作者所说,“读史治史不是念旧,旨在维新。”解读历史,融会贯通,方能会意厚重的文化底蕴、社会时代担当和理想的文化生命人格。

不能否定历史,我们需要在历史的积淀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需要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找到现代生活的方向。穆涛解释书写历史的意义时表示:“我们为什么回头看?其实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往前走。往前走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遇到很多障碍,有些地方可能走不通,有些时候辨识不了方向,那就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从历史经验里找找方法,找打开难题之锁的钥匙。”

作为“大散文”这一散文风格的实际践行者和推动者,穆涛用一片开阔之地来承载历史的分量与重量,以之阐释中国散文的“大道”:要振兴中国当代散文,要提升当代散文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中国当代散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关键之点是要回到我国伟大的“文”的传统,这是“文之精神”“人之精神”应当闪耀的光辉。《中国历史的体温》纵观古今,读史明变,循经思义,评古察今,怀旧不守旧。穆涛大道藏身,举重若轻,借智慧“心灯”将历史照亮。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