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新闻摄影的主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4-09/12/002653.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08版:观察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 传播效能提升研究

青年教师情倾牧区 走心微电影《央金》献礼第40个教师节

等待处理…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 传播效能提升研究

本报记者 邢梦雨
2024年09月12日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新闻摄影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新闻记者,提供新闻图片的人也变成了一大批普通的老百姓。本文旨在通过新闻摄影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挑战和发展策略三个主要部分,探讨新闻摄影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新闻传播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摄影;传播效能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现状

(一)摄影主体呈大众化

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让拍照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平民化,将全民拍摄进一步推向了高潮。2020年5月,非洲裔美国人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街头被白人警察德里克(Derek)用长达9分29秒的跪压颈部致死。事件发生时,年仅17岁的女高中生弗雷泽(Frezer)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残酷场景的全过程,该作品还获得了普利策委员会(PritzerCommission)的特别褒奖。

2024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越来越多群体不断“触网”,每个普通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成为潜在的“新闻摄影记者”,更重要的是当前繁多的新媒体平台还给予了普通大众传播的舞台,摄影的主体逐渐向普通大众扩展。

(二)传播时效强、途径广

随着智能终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记者和普通民众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实现对所需信息的及时查阅,并利用新媒体实现对照片信息的即时加工与发布,所发布的照片和信息都能够实现第一时间传播,并被受众群体第一时间了解。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照片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空间来传播信息[1]。各种信息传播载体如微博、抖音、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均可作为新闻摄影信息的传播形式,很多移动平台现阶段也大多支持智能推送、提醒等功能,使得新闻摄影信息的传播时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呈多媒体融合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多媒体与跨媒体的融合成为一种潮流。VR/AR、图片视频、动态图像处理等技术和便携式摄影设备及移动端的图片处理工具的出现,提高了新闻摄影报道的趣味性及整合、情境构建等能力,使广大受众能够体验到更为多样的服务。[2]新闻图片不再局限于静态形式,而是与视频、音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多媒体融合的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还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新闻摄影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一)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是承接于网络与信息数字化发展这两大模块的支持,因此,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会被这两方面先进技术的特性所影响。新闻受众群在各种图片与摄影的冲击下,开始出现审美疲劳,不愿意点开缺乏营养价值和深度的新闻图片。加之,当下民众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使得他们的趣味点和目光凝聚在新闻的标题和图片上,倾向于关注一条新闻内容的第一眼有没有吸引人的信息。

(二)AI等新媒体技术对新闻图片真实性的冲击

2024年5月,普利策新闻奖颁出15部作品,其中2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在报道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被采访时他们强调AI对于调查新闻的正面和构成性,同时也表示AI并未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资料工作必须根植于“真正的人类”。

然而,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博取群众眼球,满足部分群众猎奇、刺激的心理,不惜动用新闻图片的“煽情”或“眼球效应”,对拍摄到的真实图片进行跟拍剪切、拼凑。比如2014年4月,《中国摄影报》就曾对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布赖恩·瓦尔斯PS新闻事件照片进行过报道,该记者使用后期技术对两组图片进行了合成,并凭借这组摄影作品获得普利策奖提名。这些错误使用新闻照片的事件严重误导了广大阅览新闻的民众,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给了新闻媒体行业的从业者一个严厉的警示。

(三)新闻图片跨平台互动机制欠缺

现在的新闻记者在发布新闻图片时,往往需要面对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各种平台,比如报纸要求新闻图片有较好的表现力,精度要求较高,那么选图就要向“精”的方向努力;微信公众号要求图文并茂,重在阅读体验,而对图片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需要将反映新闻焦点、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画面投放到更重要的时段和更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新闻图片拥有3秒就能吸引受众的能力。

这就需要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掌握与各平台的互动机制,根据各个平台的特点拍摄和提供新闻图片。如果对各平台的特点掌握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新闻图片的传播效率。如部分记者在进行新闻拍摄时不重视拓宽传播途径,沿袭报纸图片拍摄风格,没有针对平台特性合理使用摄影技术,导致平台传播效果不佳;部分记者没有提交特定平台所需的足够信息,导致新闻图片的丰富度不足,使得努力拍摄的优秀新闻图片没有产生预期的大流量,新闻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也会随之下降。

三、新闻摄影传播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一)坚守新闻原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真实、客观、准确、时效、可读等特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摄影将新闻与摄影相结合,以图片配文字说明的形式传播新闻信息,新闻性是其第一性,摄影只是报道新闻事实的途径和表现形式。作为新闻摄影记者,要坚守记者的职业道德和底线要求,不造假新闻,不传播假新闻。[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确保拍摄、编辑、发布的新闻图片要真实客观。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和后期软件快速发展的当下,摄影记者更要坚守新闻原则,拍摄的图片只做简单裁剪、亮度调整,不做过度修图,保证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提升摄影质量

内容质量永远是关键,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图片通过创新的方式在各平台展现,更具深度和温度,更易被受众认可。

在当前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并存的阶段,新闻生产既有专业性,也有业余性。从业余化的角度来看,业余摄影爱好者缺乏专业技术,拍摄水平还需要加强培训和提高,才能保证新闻画面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从专业化角度来看,摄影记者的职业能力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记者通过图片引起新闻受众的共鸣,捕捉精彩瞬间,通过选择恰当的新闻图片诠释新闻内容,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与新闻主题相辅相成,树立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监督管理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少新闻摄影记者严重依赖后期技术,甚至有部门媒体和记者利用新媒体后期技术,或以权谋私,以假乱真,传播新闻图片,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新闻图片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做好示范引领,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播、对外宣传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新闻摄影的积极作用,为新闻摄影的传播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如加强对发布图片的审核力度,定期检查各新媒体的运行情况,针对存在管理不规范、信息发布不准确、内容更新时间不长、互动回应不及时等问题的账号进行妥善处置,避免出现负面舆情。

(四)发掘独特视角

当前的新闻信息种类越来越多,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选择题材的时候,一定要从独特的角度去发现身边比较新颖的题材,围绕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新闻报道,这样才能获得新闻行业内部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

当前新闻行业中,大量存在对一突发事件的重复报道,很多新闻记者拍出来的画面大都是同一个角度。对于受众来说,看着这些画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也很难引起内心共鸣。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事件的时候,必须关注该事件的重要时刻,通过抓拍新闻事件的重要时刻去体现新闻事件的内涵,从而呈现出新闻事件的自身核心价值。

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和海量的信息资源,新闻摄影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内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的同时,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守住新闻道德底线,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完善传播渠道,推动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君.如何让新闻摄影“一图”胜“千言”——浅议提升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作品传播力[J].科技传播,2022,14(21):85- 87+92.

[2]张小燕,朱熙勇.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J].中国记者,2016(09):125-126.

[3]张岩.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创新策略探索[J].中国地市报人,2022(03):130-131.

(作者系本报记者)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