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嘉黎镇全景。
业拉山、奔达拉山、鲁贡拉山、冷拉山等诸多大山之间,沟谷里条条河流汇合处,一处宽阔的草坝上,就是那曲市古镇嘉黎所在。
远远望去,桑青曲和德曲两条大河分别从西面和北面奔流而来,汇为乌苏弄曲向东流去。蜿蜒的河流、高峻的大山,晨牧出走的牦牛,还有袅袅炊烟,紧凑的民居,仿佛构成了一幅画卷,别有一番古驿新韵。
嘉黎镇,是高原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历代官兵进藏官道以及十八军进藏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也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中史料最翔实、遗存最丰富、文化最厚重的地区之一。
沿着英雄路走在嘉黎古镇之中,两侧的民居由石板一块块搭建,古朴而深沉。玻璃窗户明亮亮的,那后面一定是一团团炉火正旺。走向深处,关帝庙遗址、烈士陵园、古道陈列馆选址地一一呈现。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镇,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目光。
“我们将通过展览展示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整理、展示、陈列嘉黎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料和‘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讲好嘉黎故事、那曲故事,助推嘉黎县、那曲市文旅产业繁荣发展。”聊起嘉黎古镇的发展,嘉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小燕说道。
为系统挖掘、梳理、展示嘉黎县的古道历史和红色文化丰厚“家底”,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嘉黎县确定以“嘉黎古道历史和红色文化”为主题,在嘉黎镇打造一个专题陈列馆。
起于古道之兴,兴于交通之变。近年来,国道349川藏中线通过嘉黎,西藏自治区擘划的旅游新布局再次凸显嘉黎中心节点地位,东接西联,南通北达,作为重要的旅游节点和目的地,嘉黎将重燃古驿历史记忆和古道的新辉煌。
“老嘉黎故事确实多,清朝时曾在此驻军,本地话中板凳、窗户等还是用汉语来说。要听嘉黎的故事可以讲三天。”嘉黎镇拉日村党支部书记西绕培杰笑着说,脸上满是老嘉黎人的自豪。嘉黎人习惯称嘉黎镇为“老嘉黎”,他们相信,通过不断挖掘和保护,这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为嘉黎镇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从嘉黎鸽群乡发现的两处岩画遗存揭示嘉黎古道开辟之初的历史,到清代川藏官道正驿设立发挥民族交融金桥的重要作用,到民国时期茶马贸易往来带来的商业繁荣,再到十八军进藏赋予嘉黎古道时代新生,在各个历史阶段,嘉黎都是连接高原与中原的重要交通廊道和高地,并形成了多条固定的官道、商道、旅道等。
雪山千里茶半香,马嘶风起古道长。在官驿体系兼商业运输的川藏道上,作为川藏官道的战略要地和商贸交通枢纽,嘉黎留下了许多历史见证:藏于拉日寺的“浩气凌霄”匾额,阿扎镇楚拉山脚的果赖驿站遗址、阿扎寺收藏的“府张捐修”残碑……这些历史文物,无一不在见证嘉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曾经的商贸繁荣。
微缩的西藏、藏北的“江南”、“最西藏”的景观荟萃地、高原寻春新地标……嘉黎的魅力,来自藏北草原、高山峡谷等不同地貌单元交织拼合的山川之美,来自拉萨河、易贡藏布江河源头冰雪融水的补给滋养,来自四地八县聚合的多彩文化。
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流”——这种与生俱来的动力,冲破了起伏的山峦,汇聚而来条条大路,让嘉黎古道浑然天成。
车行古道,离开老嘉黎,那一个个历史故事,一项项文化遗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嘉黎,还有怎样的历史传奇正在发现,还有怎样的时代故事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