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在日喀则市康马县嘎拉乡嘎拉奴村的文化广场上,82岁的罗杰老人裹着崭新的藏装,望着远处的雪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掠过这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5-04/04/003450.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11版:人物

这一切都是党给予的

团西藏区委开展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示范宣讲

等待处理…

这一切都是党给予的

本报记者 次仁央吉
2025年04月04日

在日喀则市康马县嘎拉乡嘎拉奴村的文化广场上,82岁的罗杰老人裹着崭新的藏装,望着远处的雪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掠过这片土地,照耀在他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时,老人的双眼顿时闪烁着光芒,嘴角缓缓上扬,绽放出一抹温暖而深刻的笑容:“现在的太阳是金色的,旧西藏的太阳却是黑的。”

雪域寒夜:被奴役的童年

1950年的藏历新年刚过,年仅7岁的罗杰跟随在父亲身后,踏上了前往庄园主广阔牧场的艰难旅程。在那个寒冷的季节里,他被迫承担起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

每天,当天空还沉浸在一片漆黑之中,罗杰就不得不赶着羊群出门,开始了一天的辛劳。庄园主给予的食物仅仅是一小袋粗糙的糌粑,他只能将这提前捏好的糌粑掰碎,和着刺骨的雪水勉强吞下。

老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掌,那里还留着当年紧握牧鞭留下的深深凹痕,那是岁月与苦难共同镌刻的印记。

在海拔高达4500米的农田里,罗杰与牦牛一样,被农奴主无情地当作“会说话的牲口”。他不仅要放牧,还要在农田里劳作。每天,他跟着一头瘦弱的驴,拖着一车沉重的肥料,蹒跚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驴的蹄子在冰冷的石子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抗议这无尽的劳作。罗杰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他不得不紧紧抓住驴的缰绳,生怕它因疲惫而倒下。

在农田里,罗杰还得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每一寸土地上。他的动作笨拙而吃力,常常被锋利的石头割破手掌。每当这时,他只能默默地擦掉伤口上的土灰,继续劳作。这种艰辛的生活让他深刻体会到,那时候,他们的命比草根还贱。

春雷惊蛰:百万农奴的黎明

在1959年那个春意盎然的3月28日,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照亮了雪域高原,也照亮了每一个西藏农奴的心。这一天,对罗杰而言,是人生的转折,是命运的重生。 随着解放军战士们英姿勃发的身影,骑着高大的骏马,踏破那座象征着封建枷锁的庄园大门铜锁时,罗杰正放牧于辽阔的草原。那一刻,惊愕与喜悦交织在他的脸上,双眼圆睁,仿佛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

“他们说我们自由了!”罗杰老人回想起那一刻,声音依然颤抖,眼眶泛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当他分到那块肥沃的青稞地和健壮的牦牛时,激动得几乎要晕厥过去。他颤抖着双膝跪在地上,深情地亲吻着这片曾经遥不可及的土地。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渗入土壤的刹那,他仿佛听见了土壤下萌发的春芽破土而出的声音,那是自由与希望的象征。

在合作社集体劳动的日子里,罗杰第一次尝到了尊严的滋味。他再也不用忍受地主的鞭打和辱骂,再也不用在饥寒交迫中苟延残喘。他学会了看时辰施肥,懂得了科学种田的道理。每当夕阳西下,他和乡亲们排着队给公社农田施肥时,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却再也没有了压迫的阴影笼罩在心头。那些曾经屈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等、自由与尊严的新生活。罗杰深知,这一切都是党给予的,他将永远铭记在心。

春风化雨:新时代的康庄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原大地焕发新生。罗杰掰着手指细数:草场补贴和边境补贴让每户农牧民年均增收至少20000余元,边境小康村建设让土坯房变成两层藏式小楼。“现在连看病都能报销,这在旧社会想都不敢想。”

在村里的幸福养老院,老人们围坐在卡垫上喝着酥油茶,墙上的液晶电视播放着藏语新闻。“大家聊聊党的好政策,说说村里的变化,笑声能把房梁震得嗡嗡响”。

站在新修的硬化路面上,罗杰指着不远处随风高高飘扬的国旗说:“以前,我们就像风中的枯草,无力自主,任人践踏;而如今,我们已如这坚实的道路,稳固而充满希望。”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