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当藏北高原的雪山融水浸润大地,那曲市比如县迎来虫草采挖季。农牧民举家上山之际,一群青年志愿者将 “流动少年宫”搬进海拔450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5-07/04/003857.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04版:青春

一对夫妻“菜篮子”里的乡愁

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七一”专题参观学习活动

雪山下的教育暖流

等待处理…

雪山下的教育暖流

比如县“流动少年宫”点亮高原儿童成长之光

本报记者 邢梦雨 汪旭梅
2025年07月04日

当藏北高原的雪山融水浸润大地,那曲市比如县迎来虫草采挖季。农牧民举家上山之际,一群青年志愿者将 “流动少年宫”搬进海拔4500米的采集点帐篷,用知识和陪伴汇聚起关爱随迁儿童成长的暖流。

帐篷课堂:雪山下的多彩假期

在皑皑雪山环抱的帐篷里,青年志愿者化身 “故事讲述者”,通过十八军后代寄语、新旧西藏对比宣讲等形式,让爱国主义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12岁的牧民孩子旦增曲珍在听完英雄故事后,用稚嫩的手在笔记本上写下:“我想成为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勇敢的人。”

课堂上,志愿者通过情景剧、儿歌等趣味教学让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变得生动,稚嫩的童声穿透帐篷,与雪山回声交织。据统计,虫草采挖期间超300名藏族儿童通过互动课堂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改编自《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漫画手册成了孩子们最爱的 “玩具”,志愿者以 “生态保护小卫士” 有奖问答游戏,让环保与法治观念在欢声笑语中扎根。四年级学生旦增央吉指着手册上的藏羚羊图案说:“老师说藏羚羊是‘高原精灵’,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调解员琼吉既是纠纷 “灭火器”,也是法治 “宣传员”。她用藏语讲解《义务教育法》,成功劝说牧民让孩子重返课堂;在采集点设立的 “小课桌” 旁,她常带着孩子们绘制 “禁止偷挖虫草” 的警示海报,让法治教育融入日常。

党团护航:编织高原成长关爱网

274 名青年志愿者组成 “护苗队”,既是课堂老师,也是“超级奶爸”。他们在零下 5℃的清晨生起火炉,为孩子们热牛奶、梳辫子;午后带着足球在草甸上奔跑,用体温焐热冻僵的水彩笔。“看到家长能安心采挖,孩子眼里有了光,再苦都值得。”青年志愿者次仁旦增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儿童节当天,“流动少年宫”的志愿者将蛋糕、文具搬进帐篷,孩子们围着牛粪炉唱起生日歌;端午节的 “糌粑裹蜜枣” 手工课上,汉族志愿者与藏族孩子手把手教学,粽叶香气混着高原泥土味,成了最特别的节日记忆。

一个半月的采挖季,“流动少年宫”用坚守对抗高原的严酷 —— 简易黑板上的板书被风雪擦去三次,志愿者就重写三次;足球被碎石划破,就用旧帐篷布缝补继续踢。11岁的次仁欧珠在作文中写道:“帐篷外的雪下得很大,但老师教我们画的太阳,一直挂在心里。”

如今,“流动少年宫” 已成为比如县青少年工作的金字招牌。正如西部计划志愿者周倩所说:“这些孩子手持小锄头劳作的样子让人心疼,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的童年多一些色彩。”

从红色教育到文化启蒙,从语言学习到法治培养,这颗撒在雪山下的教育种子,正以爱为名,滋养着高原儿童最纯真的梦想,让藏北的童年同样拥有璀璨的星辰大海。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