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孩子辅导作业。托管班的孩子学习乐器。暑假来临,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开启假期模式,“看护难”却成了许多家庭的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5-08/08/004017.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07版:教育

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神兽出笼” “团团”解忧

等待处理…

“神兽出笼” “团团”解忧

——共青团阿里地区委员会联合噶尔县开设暑期托管班纪实

本报记者 央宗 邢梦雨 通讯员 郭凯丽
2025年08月08日

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孩子辅导作业。

托管班的孩子学习乐器。

暑假来临,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开启假期模式,“看护难”却成了许多家庭的“烦心事”。不少家长因工作繁忙,面临孩子无处托、不能托、不敢托、托不起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7月7日以来,共青团阿里地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团阿里地委”)主动作为,联合噶尔县教育局、噶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办了为期40天的暑期托管班,96名学生在此获得悉心照料,近百个家庭的“燃眉之急”得到及时缓解。

“托”身得所:筑牢保障网,彰显责任担当

“暑期托管班的顺利开办,离不开扎实的保障体系。”托管班负责人介绍,此次托管班以“托育保障”为核心,由团阿里地委通过“阿里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发出招募令,吸引了一批有爱心、有专业的人士加入。最终,3名志愿教师、1名返乡大学生、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了保教保育团队,他们中既有艺术、教学专业的老师,也有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双志愿模式,为托管服务注入了青春力量。这些志愿者不仅承担着看护职责,更以“反哺式社会实践”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课外补给,用责任担当培育价值观萌芽。

在服务群体上,托管班精准聚焦“三类家庭”和“一大群体”,让关爱更有针对性。针对留守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双职工家庭,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托管班通过统筹场地、人力等资源,优先保障其子女的托管需求。“家里老人不在身边,我和爱人都是上班族,往年暑假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安全,今年托管班解决了我们最大的难题。”一位双职工家长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在资源整合上,托管班联动多方力量,让教育阵地“多点开花”。通过对接地委宣传部、阿里博物馆、噶尔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等部门,发挥博物馆、影剧院、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教育功能。同时,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舞蹈室、音乐室、阅览室等场地,为孩子们打造多元化学习空间。这些资源的整合,不仅丰富了托管活动的形式,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管”教成善:多彩课程里,激活青春活力

不同于传统的“第三学期”,此次托管班以“有知、有智、有质”为目标,结合青少年成长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文化传承与兴趣培养相结合,是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托管班创新开设了扎念琴、岩画、锅庄舞蹈等非遗课程,让各民族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第一次接触扎念琴,觉得它的声音特别好听,老师教我们弹奏简单的旋律时,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留下的智慧。”一名学生兴奋地说。此外,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教学,绘画、藏汉书法、手工等特长培训,也让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挖掘,课外技能不断拓展。

户外研学活动则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厚植情怀。36名学生走进无土栽培蔬菜园和花卉园,在观察、探索中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21名学生观看《金刚川》等红色电影,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故事让孩子们眼中泛起泪光,爱国情怀在心中悄然扎根;16名青少年以“小小球童”的身份参与“立德杯”足球邀请赛,在体验赛事流程的过程中感受竞技精神与责任担当。

安全意识的培养也贯穿托管全过程。36名学生走进阿里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噶尔路特勤站,体验防火器材、试戴空气呼吸器、观摩战斗班宿舍、参与实操演练。“原来灭火器要这样用,遇到火灾时要弯着腰跑……”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了火灾预防、初期灭火、安全逃生等实用技能。安全课程的设置,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暖”心成效:小托管里,藏着大民生

此次暑期托管班坚持“公益、自愿”原则,不仅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更在探索“普惠托育”长效机制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全免费的公益模式减轻了家庭负担。不同于市场化托管机构,此次托管班费用全免,从课程材料到活动组织,所有开支均由团阿里地委统筹协调,切实为经济困难家庭、双职工家庭等减轻压力。“托管班不仅不收钱,还教知识,这样的好事真是想都没想到。”一位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家长感激地说。专业的托管团队也改变了传统“教师一肩挑”的模式,让看护更细致、教育更专业。

品牌化的服务赢得了口碑。团阿里地委通过科学设置课程、精心组织活动,让每一堂课、每一场活动都走进学生和家长心里。“阿里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11篇活动推文,总阅读量达1596人次,许多家长在评论区留言点赞,托管班成了当地“口口相传的好举措”。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托管情况、开展满意度调查等细节,更让家长们感受到“想得起、靠得住、信得过”的贴心服务。

规范化的管理筑牢了安全防线。托管班坚持以“父母之心”落实“护苗之责”,严格执行“去向明、同伴知、内容清、归时准”的监管要求,通过巡航监管、宣传教育、严防紧守等措施,织密暑期“安全网”。“孩子每天上下学都有老师接送,活动全程有人看护,我们上班特别安心。”一位学生家长说。这种规范化的管理,让家长们能够放心工作,切实感受到了托管服务带来的便利。

从解决“看护难”到助力青少年成长,团阿里地委的暑期托管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来,随着普惠托育长效机制的不断探索,相信会有更多家庭从中受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度过快乐假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少一份牵挂、多一份安心。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