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对祖国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永远是青春最动人的色彩。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节点回望,这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每一寸土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5-08/22/004069.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02版:时事

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在历史坐标中锚定西藏青年的青春使命

60周年“大礼包”:我区追加实施10件民生实事

为新时代青年卫国戍边提供坚实保障

税惠雪域六十载:西藏税收改革发展成果显著

等待处理…

在历史坐标中锚定西藏青年的青春使命

本报记者 邢梦雨 央宗
2025年08月22日

对祖国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永远是青春最动人的色彩。

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节点回望,这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从筚路蓝缕的艰辛岁月到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一代代青年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的奋斗姿态,践行着属于西藏青年的青春使命。

波密红楼建于1953年,位于波密县委大院内。这幢红色木楼见证了西藏革命历史的发展。2017年,时年25岁的张庆冲接到波密红楼布展的任务。几年来,张庆冲陆续将大量文献资料、红色实物带回波密,呈现在红楼。波密红楼也从一个仓库,变成了享誉区内外的红色教育基地。谈及此前的工作,他眼中闪烁着光芒:“每天触摸历史,讲述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

如何帮助困境儿童?在阿里地区,“象雄梅朵”女法官维权工作站协调各级司法力量,聚焦妇女、儿童等群体,开展集中宣讲和寻访救助,2024年,维权工作站累计派出车载流动法庭175次,指派法官干警290余人次、行程6.59万余公里。工作站负责人达瓦桑姆说,“虽然高原天寒,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法律的阳光能温暖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对话,让人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60年来,正是无数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才让雪域高原绽放出蓬勃生机。

在共绘“同心圆”中凝聚青春力量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在青藏铁路拉萨段,由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青年职工队伍,虽然语言、习俗不同,但“守护天路安全”的使命相同,大家共同托举青藏铁路这条吉祥的哈达,把雪域高原和祖国内地紧紧相扣,连接起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

在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开展“渝暖藏冬,信语心言”书信交流活动,1100多封、重达50斤的书信从1400公里外的重庆来到昌都,迅速在该校中引起强烈反响。“写信、收信”在昌都重庆两地的学校中迅速成为高频词汇,随后研支团又在多地开展了书信往来活动,吸引1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往来书信明信片超过2400余封,辐射引领8所学校开展书信往来活动,为超3300名青少年送去陪伴。

当第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谈海玉离开那曲时,距离她第一次踏上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土地已经过去了19年。多年来,在那曲市人民医院谈海玉治愈了超8000名急慢性传染病患者,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好“曼巴”。2022年谈海玉因身体原因调离那曲,来到拉萨那曲第四高级中学任校医,继续守护着“异地求学”的那曲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自2003年起,20余年间陆陆续续万余名像谈海玉一样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到达西藏这片土地,他们的故事写在雪域高原的每一条公路、每一座校舍、每一间卫生院里,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在雪域高原深深扎根。

在发展浪潮中追逐青春梦想

“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蓝图,正在西藏青年的创新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8年,高原铁路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罗锋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上高原。作为全线唯一的90后技术队长,罗峰负责全线地质情况最为复杂的“盲肠”区间,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复杂艰险山区地质勘察难题,创新性将最先进的遥感地质解译与制图技术应用于高原铁路勘察,用青春丈量“天路”的每一寸延伸。

在“藏毯故乡”日喀则江孜县,90后青年旦增称来致力于让千年藏毯技艺成为撬动增收的支点。近年来,藏毯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累计无偿分红85万元。一针一线间,当地青年通过藏毯编织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篇章。“农牧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只要守正创新,就能改变家乡风貌。”旦增称来的话道出了西藏青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在昌都市芒康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炜君长年与庄稼为伍,与蔬菜为伴,累计建设完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基地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基地60余万亩,测土配方工作地点遍布全县16个乡镇。十余年的工作生涯中,梁炜君累计完成二级种子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3万余亩,推广“藏青2000”优质青稞种植达1.6万亩、“喜玛拉22号”优质青稞种植1.4万亩,为芒康全县粮食作物的良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故事背后,是西藏青年对奋斗的独特诠释。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奋斗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超越。

在涵养高原生态中彰显青春担当

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在那曲市申扎县,有一位令人钦佩的野保员——次成塔青,他是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护者。1988年出生的他于2009年踏上野保之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广袤草原和可爱的野生动物。次成塔青感慨:“以前,野生动物非常害怕人类,几乎不会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更不用说靠近了。经过这些年的保护工作,现在我们隔着500米左右就能观察到它们。”

像次成塔青这样的青年生态守护者,在西藏还有很多,他们用脚步丈量着高原的每一寸土地,用青春筑起“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绿色屏障。在那曲市巴青县,青年志愿者“河小青”行动队长期在益曲河畔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净滩行动,清理河岸两旁的各种垃圾,并向村民宣传低碳环保科普知识。他们弯腰时,捡起的不仅是塑料瓶,更是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在世界最高峰脚下,珠峰边境派出所的青年民警开启了高原种植技术的“攻坚”之旅。民警们买书自学、上网求教、拜师学艺……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地学习钻研,逐一攻克育苗、嫁接、保温、授粉等一系列高原种植难题,成功在珠峰种出了西瓜、羊角蜜、哈密瓜、西红柿、黄瓜等10余种果蔬,冰雪珠峰的脚下也有了一丝“绿意盎然”。

如今,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着无数青年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解与不懈奋斗。

在守护国土中诠释热血忠诚

边疆再远,也要有人守,边境再苦,也得有人留。

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的典角村处于中印边境一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了获得辖区内最为详实的基础数据,警务室90后民警索朗曲扎站了出来。他带上一张图纸、一支铅笔、一包干粮,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爬上连牦牛都难以企及的山顶,用双眼测距,用双脚丈量,勾画出辖区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放牧点,手绘出一张珍贵的辖区地图。在这张没有比例尺、没有颜色、没有图例的手绘地图上,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索朗曲扎与典角村血脉相连的使命和担当。

喜马拉雅山脉山麓的隆子县终年云雾缭绕。2017年,还在沈阳读大学的次仁苍决参军入伍,成为这里的一名边防战士,退伍后她再次返回隆子县来到玉麦乡加入固边兴边的队伍。再次踏上这片祖国的边陲之地,参与边陲的建设和发展,次仁苍决说,“充满浓烈家国情怀的‘玉麦精神’激励着我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我将用坚守和奋斗努力成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让青春在边陲绚丽绽放。”

近年来,西藏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大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在墨脱县墨脱村,村委会副主任罗布央宗组织当地青年学习“非遗项目”门巴服装制作、门珞手工艺、茶叶、门珞特色菜等技能,帮助500余名当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出来‘抛头露面’,他们不仅是墨脱青年,更是固边兴边的重要力量!”罗布央宗说。

雪山作证,江河为凭。当又一个夏天降临高原,当六十年的钟声敲响,雅鲁藏布江的浪花依旧奔腾,纳木错的星空依旧璀璨,年轻的身影依然在草原上放牧希望,在实验室里解码未来,在边境线上守望和平。西藏青年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自己的使命:在维护祖国统一中做忠诚卫士,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当模范标兵,在生态保护建设中争排头先锋,在高质量发展中创时代业绩。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