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舞蹈《童心弦音》。本报记者 陈枭 摄
10月18日,龙王潭公园的第一缕阳光刚掠过树梢,园内艺术作品展区的一张长桌前,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孩正俯身挥毫——她架着细框眼镜,指尖的毛笔蘸满浓墨,在宣纸上缓缓勾勒着汉藏双文。阳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睫毛投下细碎的阴影,笔下的墨痕在光线下泛着润泽的光,仿佛每一笔都在书写雪域少年对家乡的深情告白。不远处,扎念琴的悠扬旋律随风流淌,孩子们的欢笑声、观众的掌声交织成一片沸腾的乐章——“青春筑梦六十载·实践育人新征程”成果汇报展在此拉开帷幕。
为全面展示西藏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的丰硕成果,献礼自治区60华诞,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在拉萨市龙王潭公园举办了“青春筑梦六十载·实践育人新征程”——西藏共青团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成果汇报展。
本次成果展分为艺术作品成果展、舞台艺术展演、实践教育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四大板块,形成“可看、可听、可感、可参与”的立体展示格局。
在艺术作品展区,集中展出了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绘画、书法作品。孩子们用画笔描绘西藏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成就;用汉藏双文书写庆祝诗词、名言警句,展现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
舞台艺术展演环节,雪莲少儿艺术团与自治区青少年宫各类课外兴趣班学员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既有朗玛堆谐等非遗传承节目,也有融合现代元素的创新歌舞;既有扎念琴、扬琴等传统乐器演奏,也有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精彩呈现,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主题展馆青少年兼职讲解员也进行了国家通用语言展示。“每周日我都盼着去青少年宫学跳舞,”刚满6岁的小学员丹增瑞增兴奋地说,“这次能上台表演,我要把最美的舞姿献给现场所有的观众,也送给我的家乡西藏!”
实践教育成果展示区设有科技体验与体育风采两大互动板块。编程、航模等科技作品现场演示,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通过视频、图片与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西藏青少年活力四射的运动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活动特别设置的互动交流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参与民族团结和国情民意知识的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了“我眼中的西藏60年”“我在青少年宫的日子”等线上话题互动,鼓励观众在现场拍照打卡并上传分享。这种创新的参与方式,受到学员广泛好评,他们带着家人一起参加,还发动亲朋好友为自己的作品点赞投票。
“每一个节目、每一件作品、每一个微笑,都是西藏青少年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副主任普布卓玛表示:“未来,我们会开展更多青少年喜欢和容易接受的课程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活动尾声,70名艺术团学员穿着整齐的校服,依次走上领奖台,接过结业证书时,不少孩子小心翼翼地把证书抱在怀里,脸上满是自豪。同步进行的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党支部关爱行动中,40名青少年和教师收到了“关爱大礼包”。
金秋十月,龙王潭公园成为展示西藏青少年风采的盛大舞台。在这里,雪域少年用画笔描绘梦想,用歌舞表达祝福,用科技创造未来,以实际行动书写对雪域家乡的深情祝福。
本次成果展不仅是西藏青少年才华与活力的集中展示,更是西藏校外实践教育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从免费非遗传承班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态科普实践,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