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秀锋、吴隆和刘建阳合照。本报记者 陈枭 摄
在西藏,有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将青春热血挥洒在这片高原大地,以奉献诠释担当,用坚守书写热爱。2024年8月,乔秀锋、吴隆和刘建阳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踏上西藏的土地,开启了他们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之旅。一年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在服务基层、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中,实现自我的蜕变与成长。
乔秀锋:扎根边境乡的老西藏精神践行者
2024年8月,来自山东沂水的乔秀锋,怀揣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来到西藏康马县嘎拉边境乡。那片拥有壮丽雪山、广袤草原和湛蓝天空的土地,在他心中是“离天空最近的人间仙境”。更令他敬佩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他渴望在雪域高原上奉献青春,实现人生的价值。
初到乡党建工作办公室,语言成了他面临的首个挑战。面对只会说藏语的老人,沟通时常陷入僵局。有一次,一位藏族阿佳来咨询政策,他手舞足蹈地比划,对方急得直搓手,他也急得满头大汗。那一刻,他深刻意识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从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藏语,从日常用语入手,跟着同事一字一句模仿,反复听读发音,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当他终于能用藏语进行基本交流,看到群众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满满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在落实兴边富民政策的过程中,乔秀锋经常与同事深入各村调研。前往偏远放牧点了解牲畜成长情况时,山路崎岖难行,车辆只能开到山脚下,剩下的路程只能徒步而行。背着资料和物资,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跋涉数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顾不上休息,他立即投入工作,与农牧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精准落实,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个家庭。
老西藏精神时刻激励着他奋勇前行,他积极参加巡边护边行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定日发生地震后,他主动报名作为党员先锋志愿者前往一线,虽最终未能成行,但深夜参与搬运应急物资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奉献真谛。
这段经历让他的心灵得到深刻洗礼。当地群众的淳朴善良让他学会关爱与尊重,团队合作让他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他变得更加成熟坚强,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展望未来,他坚定地说:“老西藏精神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吴隆:从志愿者到“新嘎拉人”的蜕变
初到康马县嘎拉乡时,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整夜难眠,语言障碍更令他手足无措。但领导同事的关怀给了他迎难而上的勇气。
第一次到乡幸福苑看望老人,他与大家一同制作酥油茶、糌粑,为老人修剪指甲、整理妆容。虽然语言不通,但老人们脸上真挚淳朴的笑容,胜过千言万语。那一刻,他真正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它就藏在藏语里一声声动人的“托切”(谢谢)中。
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吴隆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双脚丈量土地”的跨越。为助力琼桂村申报“和美乡村”示范村,他积极研究“千万工程”经验,不分昼夜往返于县、乡、村之间,顺利完成材料收集与上报工作。第一次参与秋收帮扶,他从不知如何摆放青稞杆,到后来能熟练使用收割机,与村民们顶着烈日,在豪放的藏歌声中共享丰收的喜悦。康马县志愿者项目办负责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吴,你比刚来的时候黑多了,但也结实多了。”
在田间地头,与藏族同胞席地而坐,共饮酥油茶,弹奏扎木念,跳起锅庄舞,长袖飞舞间,他沉醉于那如梦如幻的场景。“收获的不仅是个人的蜕变,更是这个时代所赐予的不负青春的箴言。”他动情地说。
为推进稳定水源点建设,他多次跟随乡领导深入雪山,对海拔5000多米的“扎玛桑错”进行实地考察。面对极度稀薄的空气和骤降的温度,他坚持一笔一划记录水质数据、周边环境、引水路线等细节。一次次探索突破,化作沉甸甸的希望,他也将“志愿者”的身份转化为“新嘎拉人”的担当,正如乡干部扎西罗布所说:“你不只是帮忙的,是和我们一起扛责任的人。”
在参与运行“红石榴驿站”时,他见证了汉族民警为藏族老人修房、藏族村医用藏药治病的“汉藏一家亲”场景,并发挥主持特长,在舞台上用洪亮的声音歌颂党的政策。
为推动文旅融合,他积极参与挖掘嘎拉乡亮点,依托玛不错遗址资源,打造特色景点,撰写高质量稿件投稿,努力让嘎拉乡资源“走出去”,机遇“走进来”。藏历新年,他与同胞共吃“古突”,欣赏烟花,不同民族服饰交织成绚丽彩虹,仿佛穿越千年,见证先民携手御雪的感人场景。
驻足崇巴雍措,他的行囊里装满了珍贵的西藏记忆:刻有“民族团结”的石头、写满汉藏双语的日记、洁白哈达、金黄青稞种子……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片土地上的老西藏精神升华了我们的灵魂。”
刘建阳:来西藏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
来自江西的刘建阳同样在2024年8月踏上西藏的土地。对他而言,西藏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向往的地方。西部计划为他打开了通往这片土地的大门,他深感荣幸能够通过志愿服务,为这片土地注入青春力量。
一年来,他不仅忠实履行本职工作,还积极参与巡边、基层服务等志愿活动。巡边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守护祖国边疆的神圣使命感,而陪伴幸福苑老人、入户宣讲政策、参与冬季物交会、组织文艺活动等经历,则让他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与温暖。这些经历教会他在困难中保持乐观与坚韧。
如今,西藏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期待未来能扎根在这里,深入参与生态保护、政策宣传等公益项目,让更多人了解西藏的壮美与独特。无论如何他都会带着在这里收获的热爱与责任感继续前行。
在雪域高原上,乔秀锋、吴隆和刘建阳的故事,是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奉献青春的缩影。他们以汗水浇灌理想,用行动诠释担当,在服务与奉献中,与西藏共同成长。他们的青春,因这片土地而更加绚烂;这片土地,因他们的奋斗而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