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zqnb.cn/Content/weixinlogo.png
古籍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记录,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一批又一批人才投身古籍保护工作,
http://www.xzqnb.cn/m/content/2023-09/29/001094.html
《汉文版》 《藏文版》

第11版:人物

巾帼能手撑起致富“半边天”

“我在西藏有棵树”,你有吗?

尼夏:保护文化遗存 共享古人智慧

等待处理…

尼夏:保护文化遗存 共享古人智慧

作者 桑邓旺姆 罗布卓嘎
2023年09月29日

古籍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记录,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一批又一批人才投身古籍保护工作,从古籍普查到抢救保护,从古籍修复到数字化建设,他们默默奉献的身影透过泛黄的纸张熠熠生辉,专注与热情在古老的书籍中肆意迸发。

8月底的一天,走进自治区图书馆,笔者见到了忙碌中的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保护部主任尼夏:“这每一片纸都是文物,纸在,文化就在。”尼夏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已经整整15年了。

2008年,尼夏从教育系统调入文博研究单位,并开始从事古籍文献、唐卡造像、档案文献等的编目、建档、研究、鉴定工作。2011年,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尼夏作为其中一员,和其他同事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西藏古籍普查登记、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出版研究和宣传推广等工作。

“西藏的古籍文献大多在寺院,西藏地域辽阔,古籍普查工作可以说是既难又险。”因为各市地古籍普查专业人员短缺,尼夏和同事们需要经常下乡,奔赴全区74个县区的上千家古籍收藏单位和私人收藏户开展古籍普查保护相关工作。

“我热爱古籍保护这份工作,所以,路再远,条件再苦,我都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尼夏感慨道,“工作的过程倒像是走进一个个宝藏,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得到升华,让我乐在其中,”

2014年10月,尼夏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所在科室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尼夏时任古籍保护部副主任。

谈起这些年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尼夏难掩自豪,“我们这代人在缺人手、缺资金的情况下,依然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古籍保护中心”)拥有1.5万余函馆藏藏文古籍文献,其中,已有40函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解决古籍“藏”与“用”之间的平衡,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古籍数字化。自2017年以来,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探索馆藏珍贵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已完成578函古籍数字化工作,并陆续向广大读者免费开放。

除此以外,区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今年8月,尼夏的《藏医(四部医典)系列医用唐卡画家再考》和研究人员白张的《论西藏寺庙文物移交清册文献》两篇学术论文双双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并在各自专业组交流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

近期,尼夏主持的馆级课题《西藏手工藏纸现状调研报告》的顺利完成,为解决全国藏文古籍修复材料选配难、定制难等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

在古籍保护领域工作的15年,尼夏亲眼见证了这一冷门的行业逐渐为大众熟知,也深深感受到政府对古籍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让我们共享古人的智慧,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共同参与古籍保护事业,为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踔厉奋发,贡献力量。”尼夏对未来充满信心。

西藏青年报

↑ TOP


按日期搜索
12 2022
 
 
 
 

西藏青年报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